最近7-11配合11月11日光棍節推出一系列網路廣告《單身教我的7件事》,其中引發最大討論與爭議的則是第六部〈Lesson 6‧世上最幸福〉。在〈世上最幸福〉中,男主角蕭博駿在跟前女友分手之後仍讓前女友予取予求。不管前女友半夜打手機說想吃宵夜,或者要求幫自己跟新男友買演唱會門票,蕭博駿都用盡全力完成前女友的無理取鬧。
最後一句台詞簡直經典:「誰說分手就不能替她做事情的啊?」於是乎,「工具人」這個詞彙從此有了姓名,他叫做蕭博駿。
有趣的是,感情世界裡有工具人,在職場上也有工具人。
現實一點,從「交換」的角度來看,感情上無止盡地付出無非想換得對方的愛,職場上無止盡地付出無非是想換得升遷或者加薪。但問題是,無止無盡地付出,往往交換不到期待的結果。我們在職場上總可以看到有一種濫好人,部門內的同事叫他幫忙他就來幫、部門外的同事叫他幫忙他也來幫、甚至連同事私底下揪團購要他幫忙都幫,自己把自己搞得非常忙碌,但是最後年度加薪升遷都完全淪不到他。
努力不一定會得到成果,努力在什麼地方才是關鍵。我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替他人付出」,而是在感情上或者工作上,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對方的另一半」或者「成為值得更好酬賞的好員工」,那你應該要以「對方另一半的姿態」或者「好員工的姿態」的去協助他人。不管你把別人看得有多重要或者這些人實際上有多重要,如果你所做的一切無法讓人把你看得重要,那就都是做白工。因為沒有姿態,所以就會任人予取予求。說穿了,如果自己都不在乎自己,怎麼可能透過付出就讓別人就在乎你?如果你不重要,那麼你的犧牲當然也無足輕重。
工具人是沒有「姿態」的人;蕭博駿很好,但是他沒有姿態,所以他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尊敬。
這是一個期望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的問題。用嚴格一點的角度來看,對於企業主或者高階主管而言,其實每位部屬都是工具人、必須有其功能性;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功能」,那麼在這間組織裡面大概也待不久,因為沒功能的員工叫做冗員。重點在於,你是否正確意識到對方對你的期待是什麼、你如此回應對方的期待──甚至更進一步地,你如何透過自己給對方的回應,調整對方對你的期待? 如果你不希望被當作如果主管或同事把你當作那種可以「隨手拋棄的工具人」,而你還努力去滿足對方的期待,最後你就真的會被當作這種即可拋的工具人。
當時,像蕭博駿這種幾乎異常程度的工具人,已經完全不是為了交易某種現實結果而行動。我們在職場上往往稱這種情況為「熱情」,事實上,這種熱情的本質是一種自我滿足。當一個人完全無視於物質世界、無視於其他人的反應與回饋,奮不顧身地只為了自己內心的目標而前進時,其實是為了自己。所以,雖然某些人嘴裡說的是「為了別人」或者「為了公司」,所以自己才要犧牲奉獻,但事實上都是為了自己。
我並不厭惡這種熱情,但這種熱情如果只有情感、情緒卻缺少理性,就會讓自己陷入一個從旁人眼中看來極度耗損自我能量的窘境。天才跟瘋子、精力充沛跟躁症,永遠都只有一線之隔。
老闆永遠希望你是好工具人,但別忘了,好的工具人並不是讓人予取予求的人。拿出你的姿態吧!別當辦公室裡的「蕭博駿」。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