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面向來區分人的等級:
第一等人:只付出微小的代價,就學會。
第二等人:付出相當的代價,才學會。
第三等人:付出相當的代價,還是學不會。
這是簡單的劃分法。真實的世界是:
第一等人:大部分是透過觀察、閱讀、傾聽或做中學、上課等方式,吸收學習前人或別人的經驗,並且用心的咀嚼體會,這種方式付出的代價相對微小,卻能學習大量的知識經驗。
當然,第一等人也要有部分的事物必須是親身嘗試、並經過一再的試誤、甚至付出相當的代價才能深刻體悟出內涵,並且累積充實之經驗,而也會有小部分是一再付出代價仍然沒學會。但因為這些都非生涯關鍵事物,所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成為第一等人的關鍵,在於努力及善用方法。
第二等人,大部分的事物是親身投入試誤,而累積出深刻經驗。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如同第一等人一樣透由學習就學會,也有部分像第三等人一樣雖付出代價仍沒學會;但因為耗時費力甚多,所以能累積的亦有所局限。
第二等人雖然努力,但欠缺思考方法,所以頂多只能達到第二等人的層次。
第三等人,就是大部分的事物一再的付出慘痛代價,都無法記取教訓,使得相同的錯誤一再的出現。而且,由於這些一再重犯的錯誤,涵蓋生涯的關鍵事物,所以招致悲慘的人生。
這類人的問題根源,即在於自律性差,隨著感覺走,付出慘痛代價卻依然故我,不但害了自己,也傷害周遭的親人。所以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依上述的內涵分類,試著將你知道的人加以歸類,會讓你更能體會其差異。
那你是哪一等人?
【導引思考】:
一、本文提到區分人的三種等級,試著簡述這三種等級的不同。自己屬於哪一等人?自己哪些方面是用到第一等人的方法,比例多高?哪些是第二等人,比例多高?哪些方面仍然屬於第三等人,而且是否有「一再重犯的錯誤」是屬於「生涯的關鍵事物」,招致人生的挫折或不順遂?
二、觀察周遭較為成功者,能否舉出一個案例,說明其運用第一等人的方法自我成長的例子?他們還有什麼共通點?
三、觀察周遭被你認為是失敗者,是否確實是一再付出代價而學不會的第三等人?他們還有什麼共通點?
四、你認為人的等級跟聰明才智有絕對相關嗎?為什麼有些人不管用什麼方法就是學不會呢?
五、假設你是主管,你認為你能將部屬從第三等人提升到第一等人?還是能將第三等人提升到第二等人?還是能將第二等人提升到第一等人?為什麼?
熟悉,不等於能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做事情非常熟練,不但快手快腳,而且不慌不忙、氣定神閑。心中不禁油然產生欽佩之情,同時也認為他的能力很好。
對一樣事情從「不會」學習到「會」,學會了以後持續做,做久了自然能熟練,所以這是「習慣成自然」。而且只要是稍有營運規模的組織,對於一樣事情該怎麼做?如何做最能達到高品質高效率?都是經過規畫設計而早有全套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換
言之,只要假以時日,每個人都能夠從生手變熟手,同時是品質效率很好的「熟手」。
因此,熟練、熟悉、熟手,這都只是時間問題,無關乎「能力」。所以,熟悉並不等於能力。
但是,熟悉以後若能進一步精進到「熟能生巧」,則是在熟悉事物的過程中,不斷的理解、體會並逐步融會貫通下,而有自己獨到的體悟。不但能妥善處理各種艱難的問題,並且還能改善提升既有做法。這才是「能力」。
因此我們要特別認知,當一個人因為入行較早,而對該行業較了解、人脈很熟悉後,要成為該領域的「熟手」並不困難。但是,若是因此而誤認這就是能力而自滿,不再去用心鑽研、改善提升而淬鍊出真正的能力,那麼,一旦其他資淺的生手變熟手,原有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而且,若你身處的是發展較久的產業,身在這產業的人已經很多,熟悉產業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只靠熟悉是不存在優勢的。
再者,雖然人脈相當重要,但是發展成熟的產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企業要能持續提升競爭力,必然會更加理性思考對企業營運最有利的條件;因此,「人脈」與「關係」便會逐漸弱化為潤滑劑、強化劑的角色, 而不會是決策的主軸。更何況人事會異動,沒有真正的實力而只靠人脈關係,也無法長久保住生意。
因此,迷失在「熟悉以為是能力」的人,應深切理解這些道理,並用心去體會培養真正的能力。當然,主管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誤把熟手當人才,長期部門將培養不出真正的幹才,陷入組織中空的窘境。
【導引思考】:
一、「熟手」跟「熟能生巧」有何不同?環顧周遭,是否可分別對應到兩種不同的人?
二、檢視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由「生手」晉升為「熟手」?晉升到「熟手」還需要歷練哪些工作或累積哪些能力與人脈?
三、目前已晉升到「熟手」的人,是否已「熟能生巧」而有經常提出改善做法的能力?如何自我提醒不要落入「熟悉自以為是能力」的迷思而自我停滯?
四、是否有觀察到組織當中,所謂的萬年科員,停留在熟手的階段遲遲未繼續往上發展, 請問他們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要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萬年科員?
五、身為主管,要如何洞悉部屬到底是人才還是熟手?用什麼方法能讓部屬成為人才而不只是對事情熟悉,請舉例說明。(本文摘錄自《觀念漫談》第三章)
書籍介紹
作者:杜書伍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杜書伍
1952年出生於教師世家,爺爺取名期許「與書為伍」。1974年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畢業後,即積極投入引進推廣英特爾CPU技術,被推選為影響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十大關鍵人物之一。1988年創辦聯強國際集團,40年來獨到的經營策略,將聯強國際發展成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三大、年營收9500億元、版圖跨越台灣、大陸、澳紐、北美、印度、中東、泰國與印尼等地的資通訊電子通路集團,長期為《天下雜誌》評選為「標竿企業」、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執行長50強」、被基金投資經理人選為「最佳專業經理人」,並榮獲交大傑出校友。
杜書伍經營領導企業,注重「觀念領導」與「人才培育」。長期以來,針對企業營運、制度觀念、組織認知、職場行為與觀念等撰寫數百篇之觀念短文,做為聯強內部人才培育的教材。同時基於「知識經驗的分享,是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的理念,陸續集結出版《打造將才基因》、《將將》二書。由於非常貼近職場實務觀念,引起廣大共鳴,兩岸暢銷近30萬冊,成為最受歡迎的暢銷作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