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減法策略:產品經理如何將產品「簡單化」?

GaryHsia
2017-02-13
減法策略:產品經理如何將產品「簡單化」?
圖片來源 : kaboompics
最近一直想找一台理想中的筆電,來取代已經陪伴筆者八年之久的龜速法拉利,除了因為時間久了速度變慢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超過兩公斤的重量,實在不符合需要經常移動使用的我。不過,iPad夠輕薄也方便攜帶,已經有iPad的話還需要筆電嗎?變形金剛(平板+筆電)應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吧?其實,每一種產品都有其不同的產品定位,因此消費者在選擇上多半是以該產品是否有滿足其利益?或是有解決其問題?

「減法策略」:高品質、簡單、專注

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們都希望科技產品能將功能多合一,提供生活管理的便利性,然而演變至今,過多的「附加功能」反而使產品的「基本功能」失了焦,「多功能」不再智慧反而變得笨重,因此消費者再次燃起對單一功能的需求,「高品質、簡單、專注」成了優先考慮的因素。
簡單法則中慣用的手法就是「減法」,要減到恰到好處,就要「用心」的「割捨」,使簡單不會變成貧脊,許多簡單而成功的案例其實都蘊藏著回到基本面去思考的智慧創意。
生活中的許多常見產品或服務其實都是通過「減法策略」得來的,這一點,也許連它們的締造者都不曾意識到。例如:隱形眼鏡,就是一個從「減法策略」中演變出的產品,因為隱形眼鏡正是源於「把眼鏡的邊框去掉」的思考方向。
很多自助服務也都來源於「減法策略」。例如:自助加油站、超市的自助結帳通道、機場的自助登機等,它們都是從原有的服務中“減去”了人工服務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消費者的自助服務。如今,我們對這些東西早就習以為常,可它們並非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在過去,要是你告訴別人有朝一日街角的某台機器會吐鈔票,別人一定以為你是神經病。可如今,ATM機(自動取款機)已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應用。這項極其便捷的銀行服務,正是人們通過「減法策略」把銀行“減掉”而出現的。

「減法策略」的五步驟

要讓「減法策略」的功效發揮到極致,Drew Boyd在其最新著作<Inside the Box:A Proven System of Creativity for Breakthrough Results>認為需要遵循以下5個步驟:

1. 列舉產品或服務的內部組成部分。

2. 選擇一個基礎部分並想像將它刪除。刪除的方式有兩種:

a). 完全刪除。把這個基礎部分從產品中徹底刪除。

b). 部分刪除。把這個基礎部分中的某個特性或功能刪除。

3. 想像刪除之後的結果。

4. 考慮以下問題:刪除以後這個產品有哪些好處?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求?有何價值?哪些顧客需要這樣的產品?顧客為什麼覺得它有價值?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它如何發揮作用?在認真考慮這些問題之後,試著從“框架內”(不包括被刪除的部分)尋找一個替代物。這個替代物既可以是內部構件,也可以是外部構件。然後考慮:這個調整後的產品有何好處?有何價值?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求?

5. 如果你認為修改後的產品有所創新,那就考慮一下可行性。問問自己:真的能生產出這樣的產品嗎?真的能提供這樣的服務嗎?為什麼?怎樣才能讓它變得確實可行?

你的產品夠簡單嗎

那麼,產品經理要如何判定你的產品很簡單呢?
1 . 找小朋友、老人家來做測試
小孩和老人的大腦結構不像我們這樣適應邏輯分析,比較直覺性的去操作產品。筆者就曾經看過未滿一歲的小BABY拿到智慧型手機,就直接滑開手機,開始點選圖像式的APP。從他們的直覺反應,相信更能凸顯出產品是否連小朋友、老人家都能輕易上手。
2 . 口碑相傳
你的目標客戶能輕易的將產品用途和原理告訴其他人。筆者當初會使用iPhone手機,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即是:不用換電池、更換sim卡非常方便。對於這兩項痛店有共鳴的使用者,自然也很容易透過口碑相傳將此產品價值傳遞出去。

結語

對產品經理來說,如果能找到最痛的點切入,順勢做加法很容易,但是加多了,再去減就很難。更直白地說,如果能從繁雜的使用者需求當中刪減,並找到其中最有價值的需求,就能躋身產品經理的最高境界。
對企業來說,市場在未來將出現「微型經濟」(從大眾市場走向小眾區隔)、「簡單化」(以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及方式解決產品問題)、「創新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內容+平台)的3大轉變。如何順應潮流,開創新合作模式,將是未來企業必須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PM Tone產品通」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