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去嘗試不同的生產力工具,或是不同的工作方法。不過,我並非一直替換方法,也不是同時使用很多工具,我只是從這些嘗試中,吸取養份,學會裡面的精髓,這樣也可以用回自己原本的管理方法中。
這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張很有啟發的「生產力計畫日記」,它的計畫格式裡,有一個獨特的設計:
不是「勾選、刪掉」完成事項,而是記錄「累積多少時間」在有生產力的事。
這份「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來自
Intelligent Change 這家公司,他們出版很多不同格式的手帳本,從日記到每日計畫都有,裡面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產力規劃邏輯。
我自己實際下載嘗試後,認為「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主要有兩大特色:
- 結合番茄鐘,讓你關注任務的累積時間。而非只是單純勾選完成。
- 簡單易用,要事第一。幫你把時間投注在最能創造你的價值的事情上。
下面讓我來分享「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的填寫心得。
在「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中,他只給了五件事情的清單空間,比我常練習的「
135專注清單」還少。
不過,生產力本來就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創造價值的問題。行動清單真的不需要多,如果我真的能全部做完,大可再去找事情來做,但不要一開始就把做不完的事、不重要的事也排上清單。
所以我非常贊成「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的設計,他說,一開始先填入第一件「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選擇時就去設想:如果我今天只完成這件事,我也會覺得很滿足,那這件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接著填入兩件次要的事,完成他們,可以讓今天的價值增加。
最後,填入兩件額外的任務。但關鍵是一定要先依序完成上面的清單,才做下面清單的任務。
接著,是我覺得「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最有啟發的設計,結合番茄鐘來測量任務。
他不是用傳統的打勾來代表完成,而是關注「用多少專注的時間去執行這個任務」,關注過程而非結果,有時候結果不一定能如我預期,但如果我有投注足夠的
優質時間,那麼這件事情一定有些價值產生,或是有往前邁進。
所以他在每個任務後面,要我們在左方空格先填寫「預設投注的時間量」,例如下圖,我今天想要在這件事情上起碼投注三個番茄鐘時間(參考
番茄鐘工作法),我先設定好,然後今天每一次投注時間來做這件事,我就在右方圓圈打個勾,我可能會分很多段時間來做,但最後我可以統計今天總共花了四個番茄鐘時間做這件事情。
這個設計的優點在於,比起勾選完成,更能記錄一件要事累積的產值。
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一定一次做好,可能我是利用一天內的多個空檔來做,而這份計畫表,可以很好的追蹤這個進度,並看到成果。
在下半部,「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設計了一個類似日記的欄位,讓我們寫下執行的心得、延伸的任務、待解決的問題。
最後,「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還有一個「今日生產力評分」,讓你為今天的自己打個分數,每天累積,看到自己的成長與改變。
這是一份很有想法的「 Productivity Planner (生產力計劃表)」,尤其如果你常常面對一堆做不到的待辦清單而備感壓力時,其實這份範本,可以改變我們做事的方式,找回真正有產值的計畫方法,更重視目標的累積過程,也幫助我們克服拖延。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