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初階管理者和進階的管理者,有什麼不同?

EvonneTsai
2018-09-30
初階管理者和進階的管理者,有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 : pixabay
紀錄一下前陣子很有感的一段話,也來聊聊所謂理想與現實。
那時,公司針對台灣中高階領導者,在W hotel借了一間獨立會議室,舉辦了一整天的會議加Workshop,討論數個關於台灣市場未來發展的議題。把一整群人關在飯店一整天討論哪!密度高,收穫也很多,我們亞太區的總監T也全程一同參與,深深感受到公司重視人才,也重視由下而上的意見溝通,覺得很受到激勵。
在會議的最後,是對T自由發問Q&A的時間,有人問了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問題。他問:
你認為,一個初階的管理者和一個進階的管理者,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但T幾乎是不加思索地回答。
他說,在他看來,初階的管理人才與進階的管理人才最大的不同,在於「理想與現實的平衡」,也就是「面對現實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

什麼意思呢?

他說,初階的管理人才,會希望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始做事。他們會希望流程要建好,系統要弄好,其他部門要好好配合,他和團隊不要有太多雜事干擾,若是平台還缺少了什麼功能、系統有不穩的狀況、其他部門無法配合,他們就變得負面,認為時不我予,公司制度不佳,甚至開始「等待」一切變得完善的一天,不願意先投入額外的資源做一些線下的處理,若事情無法完成,就會開始責怪流程不完善,人員不配合。
追求流程、系統的穩定無可厚非,但全然完善的制度與設想周到的系統,對一家才創立兩年多,還飛速成長的新創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總之初階管理者常見的通病,是「太過理想化」,無法與現實妥協。
而進階的管理人才,看到事情的不完美,看到系統的缺陷,他會提出改善建議,想辦法推動優化,但是在自己心中「理想」的狀況成真之前,他依然會盡自己所能,在當下的資源與狀況下,做出優先次序與取捨,帶著團隊一起想辦法做到「當下狀況下的最好」。
短短一段話讓我心中浮現出好多畫面。

我深深記得第一份工作時,兩句至今影響我很大的話

第一句話是:「推到墜遠」,第二句話是「一邊叫一邊做」。(都很直白到不好意思放在桌上當座右銘XD)
「推到墜遠」的「墜」沒有打錯,那時是大家開玩笑的故意誤用,但那畫面因此很清晰地留在了我腦海裡--
那就好像你在一個懸崖峭壁上攀岩,環境非常嚴峻,你能控制的事情不多,你只能盡你的所能往上、再往上,再多抓一塊石頭,用力把自己往上拉,否則即使是停留在原地,也會力竭而下墜到深淵,那大概就是當時新創公司的景況。也是這句話,讓我面對許多難關,總是一咬牙、一口氣,硬是衝了過去。
而「一邊叫一邊做」(為什麼這句話單獨看來,我突然覺得有點……)(用力甩頭撇清),是指在那樣的狀況下,公司一定會有制度尚不完善的地方,有一種人只會叫,就是前文提到的「太過理想化」,無法真正適應組織與環境,現實就是那樣,只能想辦法,不要就要掉下去了啊!
但另一種人「只會做」,不會去思考是否還有能夠優化的地方,這樣的結果,就只能一直救火,一直停在原地轉圈。
只有一邊叫一邊做的人,才能先把事情做完,然後把事情做好。
做產品經理也是如此
如果你以為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完善的「規劃」,然後客人都很願意跟你分享他們使用的心得與想法,老闆或業務最尊重團隊與專業,給你最大的自主權,工程師個個又專業又配合,每個Bug都能被抓出來且妥善處理,那還是醒醒吧!
如果是這樣,其實不太需要產品經理。(做產品經理的好好想想自己80%以上的時間都在做什麼XD)
實際的情況,產品經理大部分都在處理一些鳥事,或是其他部門沒人願意處理的事,總是在面對一堆突發狀況、難搞的人或老闆,如果你覺得這些事不該你做,或是這應該流程化、follow SOP,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想法,但你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你要怎麼推動流程化呢?還沒流程化之前的事情,要怎麼往前推進呢?
更不用說,SOP頂多只能涵蓋80%的正常事項,剩下的20%,才是考驗你手腕與能力的「能成為轉機的危機」。
這就叫做「懷抱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者」吧!
但是什麼時候該理想,什麼時候該現實,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妥協,又是一門藝術了,而這中間的拿捏,也是「初階的管理人才」與「進階的管理人才」之間的差別吧!
我也還在學習,與大家共勉之。也想知道--
你心中初階的管理者,和一個進階的管理者,有什麼不同呢?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Evonne Tsai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