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主管、老闆談加薪升職,總是抓不到要領,談判重點是什麼?
隱者的朋友 Paul 最近得到兩個 offer,他覺得兩邊各有優劣而苦惱。
到底要進哪間公司?會不會自己沒選的另一個職缺反而更好?
只要應用生命週期的概念,就可以預測一份工作近幾年的發展可能性。
「到底要選A還是選B?」
現實的選擇題總是讓我們猶豫不決,生怕選錯之後感到後悔。
「選擇」的核心觀念是:這個決定會連結到哪一個未來?故事的結局會是什麼?也就是說,要用「下一個階段」決定現在的選擇。
隱者以前玩很多三國遊戲,很羨慕運籌帷幄的軍師人物!他們好像都能見微知著,只要觀察當時各路英雄好漢的狀況,就可以預測天下大勢,於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魯肅提出榻上策。礙於智力因素,我們可能沒辦法跟他們一樣、預測那麼久以後的未來,
但一個職缺兩三年內的發展軌跡還是可以掌握的,並不困難。
那,該怎麼預測?
透過生命週期分析,可以描繪出近期發展的軌跡。
生命週期分析,原本是自然科學領域的觀察,後來被應用到商管領域。用來描述導入、成長、成熟、衰退等發展階段的變化與特徵,比較常見的是 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PLC)、企業生命周期。這個概念可以用在一個產品、一種工作、一個部門、一間公司、一個產業。
不論遇到什麼狀況,大家可以試著透過現實中可知的部分預測未來,經常做這樣的練習。
預測的能力和層次如果很高,就能夠快速地體會、實踐並發展。善於分析的人很會預測,甚至可以透過「看得見的部分」洞察「看不見的部分」。
Paul 的兩個 offer 都是工程師職缺。
一個在醫療器材相關部門,近期計畫將新產品導入市場,部門剛剛起步。另一個職缺在 3C 產品部門,則是需要輪班的工程師,薪水比較高些。他原本想選前面那間,但後來跳出某個前輩建議他選薪水高一點的工程師工作,認為他還年輕,應該要好好蹲在那裡磨練,也多賺點錢。
前輩的建議聽起來很有道理,讓他心亂如麻,不曉得怎麼選擇。
諮詢過程中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你中了樂透、變得超有錢,你會想要做什麼?」
「如果我很有錢的話,我想創業!
以前就有和朋友討論,想一起做出可以幫助人們生活的產品。
透過參數的收集和設計,我希望這些機器可以和人有互動、帶給人們療癒。」
此時我眼睛一亮,看來我已經發現了能幫他做出決策的關鍵因素!
這份工作能不能讓你逐漸逼近你想要的未來?和你想要的未來有所關連,才是對你而言的「未來發展性」
Paul 的近期目標是成為主管,未來夢想是創業。
不論現實層面或夢想層面,第一個 offer 完全可以滿足他的需求。這個部門剛剛成立,即將導入新產品到市場,從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屬於萌芽階段。而且後續還有其他新產品導入計畫,這幾年相信可以從公司得到許多資源。
近期發展軌跡,可以用小公司的創業營運模式預測:
市場、行銷、業務等面向很需要投入,人不多、很多地方需要從無到有建立,這個位置有可能需要身兼多職,可以接觸到其他工作的職能。在眾多工程師當中,只有 Paul 有些生技背景,因此容易被倚重;而且一般穩定的組織架構,高層都已額滿、很難升遷,新建立的部門會比較容易往上爬。這份工作能有類似創業的經驗,非常難得;療器材本身,也是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產品。
因此雖然錢少一些,但卻可以讓他具備實現未來夢想的技術和能力。
不僅現實層面很有發展性,也和他想要的未來有所連結。
相較來說,第二個 offer 穩定、收入高些,如果沒有其他新計畫的影響,近期的發展軌跡預測應該是走平穩路線。對於追求穩定和收入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適合的選擇,但這些面向不是 Paul 最切身相關的重點。
說著說著,Paul 逐漸露出喜悅的表情、眼神也從煩悶變得清晰。
「我想我知道自己該選擇什麼了!」他的眼神充滿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