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提早「為自己」做筆記,做好個人知識管理,但不只寫閱讀筆記

EsorHuang(異塵行者)
2018-10-04
提早「為自己」做筆記,做好個人知識管理,但不只寫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 : pixabay
上課時老師會告訴你要做什麼筆記(或是乾脆照抄一遍),開會時主管會耳提面命任務,準備考試時我們也知道要整理重點,閱讀一本書或論文很自然的會開始做筆記。這些筆記當然也重要,我曾經整理了一系列解決這些問題的筆記方法:「19 個新學期準備考試、做報告、寫筆記的數位學習與研究技能」。
但這些筆記常常是為了解決某個暫時任務,去整理許多「他人的資料」,例如老師的知識、工作的任務、書籍的方法。可是在這個資料爆炸的時代,要搜尋到「他人的資料」相對簡單,甚至可以很快找到更好的「他人整理他人資料的筆記」。
如果找到他人資料變得更方便,那麼在這個時代,或許我們更應該提早「為自己做筆記」。
最難筆記的其實是「自己」,要筆記他人知識裡的重點相對簡單,但是我們如何找到「自己」身上的「重點」呢?
但最有用的筆記也可能是「自己身上的重點」,起碼對我來說是這樣。這樣的筆記幫助我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讓我持續保持改進與成長,把「我」隱含的許多潛在可能內容,轉化為「顯性的個人知識」,從而才有辦法被我善加運用。
而這樣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重點,我有,你也會有,是 Google 找不到的,是我們身上獨一無二的,但需要將其「建構」出來,愈早開始愈好,如果學生時代就能開始更好,這就是「個人知識管理」,也就是「為自己」做筆記。
那麼,應該如何開始呢?我會從三個角度切入,我自己常常做下面三種筆記,而這三種筆記幫助我建構出了我的個人知識,分享給大家參考。

1. 發想筆記,尤其胡思亂想:

在個人發想的過程作筆記,尤其是胡思亂想的時候。
可能因為我自己有寫文章的習慣,為了擁有文章素材,所以我逐漸養成有什麼想法,就當下開始筆記的習慣,無論這個想法好壞,就算是想法還很粗淺的階段,我都會開始筆記。原本只是為了保留更多文章素材而已。
但漸漸的,我發現這個習慣有很深遠的幫助與影響。
我對某件事的假設、某個靈機一動但無關要事的創意、某個和最近工作不相關的點子、某個還沒真的可以開始做的計畫、某個可能還不成熟的思考、某種正在醞釀中的模糊心情。以前我也都只是讓這些東西從腦袋裡面「呼嘯而過」,最後不留痕跡。(可參考:把這 10 件「不重要的事情」寫進筆記,讓人生更有動力
但是當我願意開始「為自己」把發想階段的內容也筆記下來時,一邊想一邊就開始做筆記,嘗試去整理重點,這時候,反而會「愈想愈清楚」。原本可能只是呼嘯而過的念頭,但因為「開始做筆記」,而很多時候成為真正有辦法解決問題的行動,或是建構出某個更具體的有效想法。你可以試試看用「先寫再想,激發靈感潛能的心流筆記法 」這個方法。
而當我逐漸累積了大量的胡思亂想筆記後,有的解決了問題,有的成為我的養分,但他們都可以成為我自己未來利用時最有利的知識。雖然不是說我們就能想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想法(哲學家或理論家畢竟是少數),但當這個思考過程是真正來自於我自己,而非他人重點整理時,我就能更有效的運用他們,甚至獨特的運用他們。我建議搭配這個方法來建立一個系統:「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

2. 經驗筆記,尤其我的驗證:

筆記自己的經驗,尤其是來自我的驗證。
我們可能都很樂於筆記一本書上的重點,但我們卻常常覺得自己的人生經驗裡沒有重點。不是有句話說,人生就像是一本書嗎?而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一本精彩的書,因為一定有屬於這個人的獨特性。
何不試試看,把自己的每一次經驗,當作一本書,試著幫這些經驗畫上重點。
經驗兩個字,一方面是經歷,一方面是驗證。不要只記錄經歷,那可能真的只是流水帳,嘗試問問看自己,這一次有什麼「驗證」。如果能夠找到驗證的重點,那麼我就開始「建構」出屬於我自己的經驗知識,而不只是經驗流水帳。
這一次旅行學到了什麼更有效率的規劃模式?和這個人溝通發現了什麼溝通法門?解決這個工作意外學到了什麼 SOP?把我的驗證整理出來,就是為自己所做最好的筆記,這個方法可見:「寫出元經驗,不要讓筆記日記變成無用流水帳 」。
當然,經驗的驗證是會改變的,因為世界本來就一直在改變,所以最後還有一種重要的「個人知識管理」筆記,就是改進筆記。

3. 改進筆記,尤其任務完成後

最有效的筆記不是為了這次的任務,而是為了未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始的任務。
任務結束後,筆記完成了,把筆記收起來,那麼這樣的筆記,可能就真的只是解決這一次的問題。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待辦清單不要完成就劃掉,日記不要只寫昨日反省 」這樣的方法,雖然完成一件事情很開心,但也正因為這樣開心的心情,我們可以趁機去建構自己那些隱藏在任務完成背後的想法,在這一次的任務中,還沒被實踐的可能好方法?還可能改進的可能步驟?就在這一次完成時就建構出來,才可以成為下一次有機會運用時更有用的知識。
無論是工作,寫文章,上課,或是學做料理,我都秉持著下一次可能還可以怎樣更好?並且把這樣的知識建構到我的筆記中,這也確實幫助我持續的進步,保持改變,並且每一次做同樣的事情也都有新鮮感,你可以搭配試試看:「KPT 日記法,不問優缺點但有效改進的工作反省日誌」。

小結:

我們的筆記常常是在為了他人的知識、他人的經驗、他人的進步而服務,整理他人的重點。
我們的筆記也常常是為了顯性的任務、責任、資料,在做各種整理與安排。
當然上述這些都重要,但或許我們也能更加提早開始,「為自己」做筆記,把個人隱藏的內容,建構成我自己可以運用的知識,這不是閱讀筆記那樣的東西,而是嘗試閱讀自己,寫下自己的發想、經驗與改進。
當把自己的發想、經驗與改進,從隱性的感覺、念頭中,架構得更加清晰,成為真正可以運用的個人知識,那麼這將有可能是更有競爭力的筆記方式。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