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儘管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

劉奕酉
2018-10-07
儘管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
圖片來源 : pixabay

面對資訊,我們不該照單全收

最近朋友傳給我一篇文章,內容提到「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式的增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關鍵字搜尋。)
看完後我的感想是:即使現在資訊取得的便利性遠高過以往,但資訊不對稱的嚴重性卻有增無減。你懷疑過所謂資訊的真偽性嗎?還是只要是大神說的就照單全收?
第一、第一性原理/非連續性/第二曲線不是新的概念;第二、斷章取義的案例論證,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如果你的知識量不夠,很容易先入為主吸收了錯誤的觀念。

Nokia是失敗案例?還是成功案例?

舉例來說,不少人都拿Nokia作為「失敗」的個案,因為它失去了手機霸主的地位,但事實上現在是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商。
案例中大多提到Nokia失去了智慧型手機的先機,但可能不知道最早申請智慧型手機專利的也是Nokia,直到現在,Samsung、Xiaomi、HTC、LG、Huawei等40多家手機廠商仍須支付千億以上的專利授權費。2016年底,Nokia也控訴過Apple在顯示器、晶片組、軟體以及其他方面侵犯了32項專利權。最終Apple敗訴賠償近2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是不是跟你認知的不太一樣?
Nokia「失去」或許說「放棄」手機市場,雖不能說明智,但的確是當時資源排擠下的選擇,通訊設備處於新興階段,而手機已經進入成熟近衰退階段 (指feature phone),內部對於接下來要賭在還看不到影子的smartphone?還是發展中的通訊設備?Nokia選擇了後者,因為創新不是大企業的權利、也不會是必然的選擇,而是像Apple或一些新創奮力一搏的機會。也因為這樣,後來有了《破壞性創新》與《創新的兩難》等書中提到的概念。
若以第二曲線的概念來看,Nokia豈不是找到了第二條線?

創新的兩難源自資源的排擠與眾人之智

企業無法基業長青,過去如何成功的,未來將會如何失敗,惟有不斷創新,保持著新進者的姿態才能累進式成長,但在企業內部必然會遇到的就是資源的排擠,新創事業肯定拿不到最好的資源;特別是越講究KPI的企業越是如此。
現今企業也大多能接受將新創事業獨立出來,一來避免因為內部資源排擠而失去了發展的先機,二來設有停損點當發展不如預期時可以隨時退場。例如台積電先前發展太陽能事業時,即採取獨立事業做法,後來發展不如預期就收掉了。

知識不該是單點的價值判斷,而是點、線、面到整體的剖析

回到這篇文章,提到了Nokia在極限點/失速點沒有跨越第二條曲線,所以就……,這是以手機業務的切面資訊來做陳述,而非以企業整體的發展來做考量。
看到極限點/失速點很重要,但難就難在願不願意跳下去,畢竟二條曲線之間是存在gap的,你願意跳,你的股東、你的團隊願不願意一起跳?而且還不保證有第二條線的存在,這才是大型企業面臨的真正考驗。可能只有像賈伯斯、馬斯克這種獨裁型的執行長才能這樣搞,成了就變成神、失敗了就成為教課書中的案例。
如果對文中的概念有興趣,推薦可以看看《破壞性創新》《創新的兩難》《策略的兩難》等書,會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