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新年整理術」總整理:整理物品、工具其實都是在整理人生

EsorHuang(異塵行者)
2019-02-06
「新年整理術」總整理:整理物品、工具其實都是在整理人生
圖片來源 : Pexels
剛剛過去的 2018 年,對我來說是關於「整理」的一年。
在過去的一年中,遭遇兩次搬家的需求,整理舊家雜物,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的轉移到新家,然後又思考新家中如何整理,開始更有品質的生活。
過去的一年裡,換了手機,也換了筆電,整理好需要的資料,在新的工具上開始更高效能的工作流程。
這一年來,我身體力行各種養成習慣的測試,整理自己的日常作息,整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觀念與瓶頸,希望透過整理,讓自己煥然一新。
而這些整理,多少都根源於自己的孩子進入一歲的階段,我的生活大不相同,希望有更多陪伴子的時間,對人生的目標有了新的計畫,於是回過頭來:
透過物品、工具、環境、思考、工作流程的整理,為自己騰出更多時間、空間,清出自己想要前往的道路。
來到 2019 ,第一篇文章,就以「整理」為題。
我過去幾年寫過許多整理文章,做過許多整理測試。
而在過去一年中,透過上述整理經驗的再次驗證,精選出這一篇關於「新年整理」的總整理。
整理的核心:
無論要做什麼整理,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一個思考就是:「不是在整理物品,而是在整理我自己。
整理之前,都會有一個關於我自己是誰、想要達到什麼情境的想像,從這樣的想像出發,開始做出我主觀的選擇,開始知道那些不在想像情境中的東西可以捨棄,開始知道最後要整理成什麼樣子,才讓我真正感覺舒適與自在。
整理,不是讓物品歸位,而是讓東西、工具、任務與生活,變成「我」的樣子。
 
上面這篇文章,是我自己每一次要開始某種新的整理時,例如整理新家,或是整理新手機,都會重讀一遍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我提到:「斷捨離的核心不是清理,而是如何建立一條對自己最直覺、舒適、擁有最大回饋價值的流程(無論這是妳居家環境的動線流程,還是你的工作流程)。而這時候真正要斷捨離的是自己習以為常的想法與習慣,也就是打破既定觀念。」
如果整理不只是讓東西恢復原狀(然後又逐漸散亂),而是做出一種改變,打破自己之前的流程,建立一個邁向更好的自己的新流程。那麼這會是更好的整理方向。

 

專案任務的整理:

 
有一種對工作者來說非常需要整理的東西,但這種東西常常是無形的,那就是工作上大量的專案、任務、雜事,比起有形的資料,那些必須要執行的行動,應該如何找到他們的整理位置呢?
我為自己的大量工作碎片,建立了四階段的整理:「匯流統整」、「建立方向」、「找出行動」、「排出流程」。
無論團隊要我使用什麼工具,或是遇到什麼不同專案,上面四個整理流程,幾乎都能做到各種需求的專案任務整理。
 
不只要整理有形的東西,更要整理無形的東西。無形的東西也不只有任務、行動,還有自己心中的壓力與情緒。我們是否嘗試過好好「整理自己內心」呢?
對我來說,我更注重這樣內心的整理。利用上面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大腦 SPA 技巧」,幫助自己卸載壓力,理出頭緒,找出走出焦慮的行動。
這對我來說,是讓自己更健康的整理。
整理不會只是一次性的整理。
更有效的整理,反而是持續累積的過程。
例如「整理自己的經驗」,隨時把特殊的經驗,整理成行動清單,收納起來,這樣下一次遇到相似的工作、問題、需求時,可以從上一次的經驗行動清單,快速找到更高效率、更高品質完成的步驟。
這是最有效的專案任務整理,但必須持之以恆的執行。

數位資料的整理:

從小到大,我們會有很多整理東西的經驗。但整理實體的東西,跟整理數位的東西,有些共通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例如實體物品必須一物有一定位,但數位世界有搜尋、標籤等功能,難道還要遵循傳統實體物品的整理方法嗎?還是可以跳脫思維,採用更有彈性的整理技巧?
我在上面這篇文章中,把自己長期整理數位資料的方法,歸納成「一物沒有定位」、「幫事務決定行動」、「幫事物判斷價值」、「創造連結」、「破壞分類之牆」五個思考,搭配數位功能,建立自己數位資料的整理邏輯。
 
正是因為數位資料並非只能分類,搭配數位工具可以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整理方式,更符合我們的未來使用需求。
所以如何讓需要的數位資料在需要的地方出現呢?我統整出「設定提醒」、「排入流程」、「設定優先」、「設定情境」、「善用搜尋」等五個功能,來強化數位資料的整理方式。
 
對我來說,數位資料的整理彈性,要大於實體資料。那麼,有沒有可能把實體資料也變成數位資料來整理呢?
上面這篇文章,就提供了各種把紙本資料變成數位資料來整理的方法。
 

知識的整理:

整理了工作、資料後,我們如何整理自己的「知識」呢?學會了一個技能,如何整理這個技能?研究了一種知識,如何整理這個知識?這時候,我們要詢問一個關鍵問題:「整理的目的是什麼?」
整理的目的,絕對不只是能夠收藏某種物品、資料或知識。
整理真正的價值,在於以後我需要那個物品、資料與知識時,我可以確實的把它拿出來使用。
如果不整理,那麼東西遺失了、找不到了,那麼我可能就會錯失一次機會,要花更多時間重新尋找。
而知識如何做到上述的整理呢?知識不能只是停留在學到,我在上面這篇文章,提議用兩種方法進行知識的整理,一種是利用行動來加深記憶,一種是利用工具來確保忘記了還是會找到。
這也是我長期以來,奉行的「第二大腦」工作原則。

手機的整理:

比起家中雜亂的物品,可能手機上多餘的 App、 過多的通知、 太多的誘惑干擾,對我們來說,也是迫切需要整理,並且真的會影響生活的一大部分。
所以我也有自己實踐多年的一番手機整理原則,這套原則,讓我手機可以保持最少的 App ,但同樣有高生產力。讓手機不會成為我的干擾,反而是我最好的幫手。
這樣的方法,或許很適合在新年與大家分享,說不定你也可以跟朋友、孩子一起分享。

生活的整理:

最後,讓我們回歸生活上的整理。但第一個分享,也不是在整理東西,而是要分享如何整理生活中的創造、感動、回憶。
我認為這是更重要的整理:
整理,其實是一種創造,而不是一種收納。
透過整理,有沒有可能幫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讓未來更加豐富。所以在上面這篇文章中,我推薦大家整理「生活中那些可能性」,去整理那些還未發生,但可以讓她發生的感動。
 
當然,我們也還是要聊聊真正的生活雜務整理。我的生活整理方式,跟數位工具有緊密的結合,這幫助我更容易收納東西,並且真正快速找到東西,上面這篇文章,正是要分享這個方法。
這套方法,甚至在我今年搬家時,幫助我快速完成搬家前後的整理:「如何用 Evernote 完成高效率搬家計畫?我的真實案例分享
以上,跟大家分享對我幫助最大的幾篇整理文章,當我自己有時「因為沒整理,而偏離了方向、開始了雜亂」時,我自己也會回頭閱讀這幾篇文章,是我多年來最認同的經驗總結。
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從整理給自己一個新開始。
如果喜歡我的整理方法,也歡迎持續關注電腦玩物最新文章,或是參考我持續開設的各種時間管理、筆記方法的相關課程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電腦玩物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