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新書搶先看》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選擇忙什麼,比忙完所有事更重要

蘿拉.范德康
2019-03-24
新書搶先看》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選擇忙什麼,比忙完所有事更重要
真正的高效人士不是做的事情比你多,
而是內心在意的事情會優先去做,
工作與人生目標都達成,身心富足、自在從容!

沒排行程,不等於閒閒沒事幹

如果你認為有必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以充實的行程表向世界證明你很重要,那麼就會一直想把行程塞滿,覺得什麼事可能有趣就列到行程表上,有空檔就答應別人提的事項。人們希望自己能被列進副本轉發名單,沒受邀開會就不爽,並非真心希望行程表有空白,一旦出現了空白時間,便立刻拿起手機查看信件和訊息。
伊迪絲.華頓對人性有一針見血的觀察。她在一九二七年的小說《暮光之眠》中挖苦對空白的恐懼,故事裡忙碌的女主角寶琳.曼福德(Pauline Manford)永遠有開不完的會,要是與幫傭見面和參加慈善委員會之間有十五分鐘空檔,就趕忙塞進新迷上的靈性追求活動,任何一小時的空白「彷彿世界匆匆前進把她拋下」。光是想到世界沒有自己也會運轉,她「就感到頭腦發昏」。
傑夫並不是這樣想,「就算我的行程表很空,也不表示我閒閒沒事幹。
依賴會議的管理文化有其機會成本。當大家整天都安排開會,就會等到開會時才做決定,而那時間可能離現在還很久,畢竟其他人也有一堆會議要安排。傑夫寧可授權給一起共事的金頭腦,讓他們依照具體目標自行做決定(這恰巧也是《全新一分鐘經理》的建議),而且大家必須留出空檔以便找得到人。他沒有成天開會,其他人知道有事可以打電話或直接過去找他,而他已在飛機上做了需要完整時間專心處理的工作,所以歡迎別人臨時過來談談。
傑夫沒有成天開會,所以有餘裕處理員工臨時提出的問題,即使是重大問題也沒關係,來者不拒。從本質來看,開會其實額外浪費了很多時間。無論一場會議需要處理多少事,通常會安排三十至六十分鐘,而且開會前後的時間容易被浪費,比如某人上午十點要開會,大概從九點四十五分開始就不會做需要費神處理的事,而開完會後又會進行例行公事:查看信箱,順便瞄一下喜歡的應用程式,因此一小時會議很容易占掉九十分鐘。如果下一小時又有另一場會議,兩場會議之間大概只有不到三十分鐘可用。
這本身形成惡性循環。別人認為你沒開會就不會工作,所以靠排定會議逼你完成工作。他們把事情留在會議上講,原因是認為你不會讀信,而不讀信的原因在於你要開很多會,多數信件都是在排定會議。
為了打破惡性循環,你必須有意識地不把行程排太緊。傑夫說:「這跟水一樣,有空隙就會流過去。你必須很勤勞地說:『今天不行。』」他會向人表示彼此不必會面;如果認為別人能把事情處理好,則婉拒開會的提議;別人不必預約就能直接打電話給他;如果是在走廊上碰到時談個五分鐘即可解決的事,就不要約兩天後一起開三十分鐘的會來處理。
這些做法也許有些冒險,但傑夫發覺看似不太忙還不錯,並且有意外的好處,例如:別人會向他提新專案。事實上,當初母公司之所以把全球業務分派給傑夫,正是因為他看起來好像有餘裕應對。
每個人都能把時間塞滿,但有些高手選擇不要塞滿─無論在工作或家中都一樣。傑夫說:「重要的不只是說『好』,還有說『不』。」

行程表上只有令你「怦然心動」的事

本章主題是談論「留出空白」。前一章我們談到探險使生活值得回味,記憶使時間延長。問題在於我常認為自己週一晚上沒時間跳騷莎舞,因為有太多事情要忙了:未讀信件愈來愈多,同事提出要求,家人也提出要求─或者至少看起來有許多其他事情要忙。但事實上,未來是空白的。
當我週一上午打開新的試算表,代表下週的檔案裡有三百三十六個「三十分鐘」空格,最後這份檔案將會被填滿,然後我再迎向下一個一百六十八小時。無論你相不相信命中注定,從人的角度來看,最好還是把未來看作一堆可能性。
各式各樣的事情會發生,有的機率極高,有的機率極小,取決於世界更大的外力、過往的決定、承擔的責任、計畫、渴望及生物需求等因素。
這些事情都占時間,但有時我們對未來的認知太過根深柢固,因此變成被絲線操控的人偶,擺布著一個又一個動作。我們對這些認知太過熟悉,彷彿事實,所以不去質疑,卻忘了接下來的一百六十八小時絕少必然,並不是一○○%無可動搖的機率。我無法掌控信箱會收到什麼信,卻可以掌控是否整個週三都拚老命地即時回覆別人的信件,或是體認到回覆信件會占掉所有時間,不如先慢慢吃一頓午餐,到美術館看一看展覽。很多事都能被延後,甚至都只是加諸自我的要求。在一個工作坊上,某職員分享自己手機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離身,結果主管告訴她,雖然他可能在晚上九點寄信給她,但並不表示需要立刻回信。
時間管理高手很小心,他們不讓寶貴時間被不夠好的方式占用,知道「沒有」可以勝過「有」,留白的行程表能迎來其他機會。正因明白時間寶貴,所以選擇留白,反而因此感覺時間很多
現代人對「清理」想法的轉變,也許正清楚反映了這種心態。過去二十年,電視節目和報章媒體都鼓吹清掉物品的快樂,但近年來日本簡化大師近藤麻理惠一炮而紅,從根本上翻轉概念,她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裡寫道,不只要丟掉不喜歡的東西,更要只留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
我承認自己對這種整理收納的狂熱抱持複雜的情緒,從我工作室裡成堆的書本可見一斑。不過談到行程表,從空白角度來衡量還真是有用。你要忘記沉沒成本(像是「我們已在這案子上花了三週,不能現在喊停」),忘掉趁洗澡時清理淋浴間來省時,忘掉在煮義大利麵前先泡水,忘掉各種雜誌分享的省時小訣竅……如果行程表上只有令你「怦然心動」的事情,那會是什麼模樣?
從實務面來看,這似乎不可行。就連為自己工作與家財萬貫的人,還是得面對無趣的事。我討厭看牙醫,但只要牙齒長在嘴裡一天,可就逃不掉。
不過這仍然是個值得追求的理想。要是你對行程安排有多點勇氣,持續做出聰明決定,就能得到各種思考、創新和體驗的時間。時間有更好的用法,你不必拿討厭或瑣碎的事去塞滿它。(本文摘錄自《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選擇忙什麼,比忙完所有事更重要》采實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蘿拉.范德康
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
作者簡介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
暢銷作家,著有《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在做什麼》、《成功人士的工作心法》和《成功人士怎麼過週末》等書,與莎拉.哈特杭格一起主持播客節目《兩個世界的精華》(Best of Both Worlds)。她的TED演講「如何掌控你的空閒時間」大受歡迎,觀看次數超過700萬次,文章散見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財富》雜誌和其他報章雜誌。目前跟先生和四個小孩住在費城郊外。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