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主管、老闆談加薪升職,總是抓不到要領,談判重點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常常覺得自己的興趣五花八門,覺得什麼都有趣,但大多數只是想想,從未實踐,或是半途而廢,那些玩過的興趣,當下好玩,但事後好像也沒有為自己帶來長遠的影響。於是即使是有些時間去實現興趣,但最後的結果好像還是感到空虛。
第二個問題:另一方面,工作很忙,在工作時間中犧牲了建立與實現自己興趣的時間,雖然工作上感到缺乏成就感與樂趣,但卻不敢多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的興趣。姑且不論這樣值不值得,但這樣的方法,會是最有效的做法嗎?
這兩個問題,或許有同樣一套解決辦法。
我自己在正職工作與家庭生活之外,也很熱衷於培養自己的興趣,例如
寫作、
跑步、
料理、
閱讀等等。
我對於興趣可以帶來的正向影響,有一些反思,這篇文章提供心得給大家參考。
反思一,我們常常覺得「興趣」是「工作」的平衡,工作時間累積許多壓力,所以要利用做有興趣的事情的時間來紓壓。但如果這樣想的話,很容易工作時更沒有動力,更想要趕快放假去做有興趣的事。做有興趣的事情時覺得很開心,但回到工作上時覺得更累更想逃避。
反思二,我們或許也常常希望自己的「興趣」可以培養成一個「斜槓」。但真正的斜槓其實也就是另外一個專業工作(要不然也無法稱之為斜槓了),既然是工作,那麼一樣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並且要面對工作上一樣的壓力。例如我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投入的時間、練習與工作量,絕對不再只是單純興趣的程度。
當然,興趣如果成為工作的平衡,興趣如果可以發展成斜槓,也都是好事。
但我想分享的是,如果能用有效方法培養一些小興趣,就會對忙碌的工作真正有所幫助。
我之所以說興趣不一定是為了工作的紓壓調劑,是因為要達成興趣,其實跟要達成工作是一樣的。當發現自己對什麼事情有興趣時,如果想要培養這個興趣,那麼一樣要確認下面這些事情:
- 興趣的目標與期望成果是什麼?
- 如何採取行動去達成成果?
- 如何透過階段性成果去改進與成長?
工作需要找到樂趣,興趣則需要找到實踐的方法。但兩者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那麼既然興趣有樂趣,用來幫助自己練習「如何完成一件重要工作」,從這件有樂趣的事情中,練習設定目標、規劃行動、學習調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最終帶來最大效益的不一定是那些興趣本身,而是培養興趣過程裡學會的這些「完成事情」的技巧,在有樂趣,相對沒有壓力下學會的方法,卻會對我們真正高壓力的工作同樣適用。
所以,即使工作愈忙,我們更應該利用興趣,來練習工作上需要的完成事情的技巧。
興趣如果有一天能夠成為斜槓,確實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但即使是小小興趣的認真培養,也有可能在斜槓之外,為我們本來的專業工作帶來幫助。
因為一個認真投入的小小興趣,也會成為我們生活流程改變的開始。
例如我很單純的想要養成晨跑的習慣,不是為了要跑馬拉松,沒有要每天跑很長時間、長距離。說不定只是每天早上可以出門晨跑 20 分鐘,這樣的小小習慣,如果開始實踐,就有可能帶動一連串的改變:
- 為了早上可以上班前出門,需要早一點起床。
- 為了早一點起床,前一晚需要早一點睡覺。
- 為了前一晚早一點入睡,需要早一點結束工作回家。
- 為了早一點入睡,也有可能晚上開始避免吃零食消夜。
- 為了早一點結束工作回家,工作時需要更投入。
- 為了工作時更投入,需要更用心於工作策略與技巧。
一個小小的習慣,如果真正開始培養,專注在這個有樂趣的小小習慣上,也很有可能引發自己一連串生活習慣的改變,而當一連串生活習慣有了改變,工作上也勢必會受到正向的改變影響。
所以,興趣不能只是當作工作的調劑,「培養」興趣的意思,就是興趣不只是工作的平衡,興趣就是我們要自我實現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對有樂趣的那部分,我們透過這部分的練習,其實就能幫助自己也練習如何去完成工作的技巧,因為兩者應該是一致的。
興趣也不一定要有斜槓的壓力,但如果能認真投入一個小小興趣,那麼在這個小行動上的改變,很有可能引發一連串生活習慣、時間流程的改變,最終也會對工作產生正向的影響。
如果說,有興趣的人看起來更快樂、更滿足,我想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忙碌工作外有時間去完成興趣,而是培養興趣本身,讓他們發現了工作的方法,幫助他們建立了更好的時間流程與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