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什麼?就是辨明真與假的關係、有規則的理性思考,處理日常事務的必備能力。
而且,邏輯思維不是先天形成、可以透過後天來培養,甚至決定你是誰。
嚴謹的論證結構,讓過程無懈可擊
從上一節的闡述我們知道,若前提錯誤,那麼即使結構正確的論證,也會得到錯誤的結論。相應的,若是前提正確結構錯誤,同樣也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只不過這時的錯誤根源不在前提,而是論證的結構上有缺陷。看以下的例子:
所有的老虎都是哺乳動物。
所有的獅子都是哺乳動物。
所以,所有的老虎都是獅子。
我們觀察這個論證,它的大小前提都沒有問題,是正確的,可是結論卻明顯是錯誤的,這就是一個無效論證。其錯誤的原因在於論證結構是有缺陷的。缺陷的原因是強行阻斷了論證各部分之間的正確聯繫,使論證最終無法得出正確結論。再次回顧一下三段論的結構清楚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組織在一起的(圖表8-1)
M、P、S這三個大寫字母分別代表論證中的三個項。在這裡要強調的是M代表中項,中項處於前提和結論之間的位置。中項具什麼作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連接大項和小項。
我們再具體分析一下中項在前提中的位置:它是位於大前提的主項部分,小前提的謂項部分,正是這個位置,決定了它具有連接大項和小項的作用,亦即中項具有媒介作用,我們再用符號,來把上面這個例子表示出來(圖表8-2)
在上面論證結構中,中項﹁哺乳動物﹂還是小前提的謂項,但卻把大前提的主項變成了謂項,這麼一來,好像就是使論證無效的根源所在。是不是還有點糊塗,為什麼?
為了理解問題的實質,我們再回顧一下中項的作用:連接大項和小項的媒介。可是,在上面例子中,它的結構安排使中項喪失了這個作用。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中項有必須聯繫肯定命題中謂項的性質,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現在我們再回到上述論證,它的兩個前提都是肯定命題,且兩個前提的中項都是謂項。
肯定命題中謂項得具備一重要性質:謂項通常是特稱,也就是不周延的,不可能是全稱,也就是周延的。在「所有的老虎都是哺乳動物」這個命題中,主項是全稱,我們再看謂項,它並不是指所有的哺乳動物,而是僅限於老虎這一類,因而這裡的謂項是不周延的。若這裡的謂項是全稱,主謂關係就會顛倒,從而得到一個錯誤結論「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老虎。」
現在我們再回到上面這個論證,發現其中項出現了兩次,而且兩次中項都是不周延的,這就是問題所在。要使中項連接大項和小項,中項就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這樣才會得到正確的結論。所以要記住,一個不支持中項周延性的論證,其結構一定是無效的。這種錯誤在邏輯學上稱為中項不周延。如以下:
所有的金屬都是可塑的,
所有的塑膠都是可塑的,
所以,塑膠是金屬。
這個論證的中項「可塑的」在兩個前提中一次也沒有周延,也就是說,在兩個前提中,都只斷定「金屬」與「塑膠」是「可塑的」的一部分物件,所以「塑膠」和「金屬」兩者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就無法確定,也就無法得出必然的確定結論。所以這個推理是錯誤的、不合邏輯的。
我們來看一下錯誤的原因所在:此論證前提的作用,是要把金屬和塑膠這兩個小類放入「可塑的」這一個大類中,而結論則試圖使塑膠等於金屬。這兩類物質確實屬於一個大類,但是它們永遠是不同的。
例如,乳牛喝了水擠出的是牛奶,毒蛇喝了水擠出的是毒液,我們不可因為它們的原料相同,而將牛奶和毒液相提並論。真實的前提才是論證的理想結構,這樣才能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結構也才是有效的、符合邏輯的。
上面兩個例子的結構是無效的,因為它不能保證結論的必然性。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結構一點用處也沒有?也不盡然,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結構形式,建構出同樣正確的論證。但要清楚說明一點,這樣的結論具有或然性,而其可能性的高低取決於前提聯繫的緊密程度。如:
張三四月分到北京旅遊。
李四同時也在北京旅遊。
他們可能已經在北京見過面了。
這個論證的結論是假設性的,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兩人一定在北京見了面,但是我想他們已經見過面了,也是合乎情理的,這個論證就是有效的。(本文摘錄自《邏輯決定你是誰:讓邏輯改變你的職涯高度,再也不被人強詞奪理、硬拗,不再抱歉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大是文化)
書籍介紹
作者:姜萬蓉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
作者簡介
姜萬蓉
四川省師範大學畢業,自幼酷愛哲學,曾在《少年作文報》、《劍門雜談》等知名雜誌上發表過散文、隨筆。
現為知名學府哲學系教授,致力於哲學研究數十年,現已出版了多部關於哲學和邏輯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