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我們每天會有多達五至七萬則想法。如果每個想法代表一個單字,這代表我們的心智每一天會產生相當於一本書的內容。但與書不同,我們的想法不是有條理地組織而成。狀況好的時候,這些想法之間隱約存在某種連貫性。所以我們的心智總是得想辦法釐清雜亂的思緒。但是,應該從何開始?哪一個想法先?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同一時間處理太多事情,注意力太過分散,無法將應有的注意力投注在每一件事情上。通常我們會說自己「很忙」。但是,忙碌不代表有生產力。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沒有時間,是因為要處理太多事情,但每件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時間。這不僅是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而且隨著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無上限增加,問題也加速惡化。我們應該要用打字、文字訊息、電話、電子郵件、部落格、Pinterest、推文、Skype、視訊通話、視訊會議、簡訊,或是對著數位個人助理大聲喊叫來完成工作?如果全部都要用上,誰先誰後?(噢,在開始行動之前,還得先升級、更新、重新啟動、登錄、認證、重設密碼、清除歷史紀錄、清除快取記憶,然後在我們知道往何處去之前,已經犧牲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結果還是搞不清楚究竟要去哪裡?)
選擇的自由是一種特權,如同一把雙面刃。每個決定都需要你的專注力,你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兩者都有限,因此格外珍貴。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當今最成功的投資大師之一,他曾告訴他相當信賴的私人飛機駕駛麥可.弗林(Mike Flint)以下的忠告。當時他們正在討論弗林的長期計畫。巴菲特要求弗林列出最重要的二十五個生涯目標。弗林寫好之後,巴菲特要求他圈出最重要的五個目標。巴菲特問弗林關於那五大目標時,弗林回答說,「這五個是我首要專注的目標,其他二十個較為次要。但他們還是很重要,一旦時機適當,我就會陸續完成這些目標。他們比較沒那麼緊急,但我還是會投入必要的努力。」
結果巴菲特回說,「不,你錯了,麥可。沒有圈起來的目標就成了『絕對要避開』的工作項目。除非你完成最重要的五大目標,否則你不能分心去想其他目標。」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接受《浮華世界》(Vanity Fair)專訪時表示,「你會發現我只穿灰色或藍色西裝,就是為了減少決策。」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kerberg)總是穿著灰色運動衫,蘋果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每次現身都是黑色高領上衣搭配牛仔褲。他們都意識到,思考各項選擇是極為費神的事,因此盡可能減少生活中的決策。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Roy F. Baumeister)在《增強你的意志力》(Willpower)書中曾提到:「不論你多麼理性或高標準,都無法持續做出決策而無須付出生理上的代價。這和一般的身體疲勞不同──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累了──但你的心理能量已被耗損。」這種狀態就是所謂的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換句話說,你要做的決策愈多,就愈難做出好決策。這是為什麼你比較可能會吃到不健康的晚餐,比較不容易吃到不健康的早餐,因為在早上你的心理能量仍夠用。
如果不多加注意,決策疲勞會導致決策趨避(decison avoidance),特別是在面臨重大人生決策時,我們總會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決定。困難的決策不會消失,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而且情況會逐步惡化。我要讀哪一所大學?我想和這個人結婚嗎?我應該接受那份新工作嗎?通常你會先做其他決定,避開最重要的決定,直到最後不得不做出這個重大決定,但這時候你已經沒有多餘的專注力。這也難怪我們常常感到壓力、焦慮和崩潰。
於是我們藉由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減少情緒負擔。喝酒、吃美食、旅遊、追劇。儘管你的 Netflix 片單已經排到四年這麼長,但這些影片看起來都不怎麼樣。你無法做出決定,反而壓力更大。因此為了要徹底改變,我們必須治本而不是治標。
減少決策數量,才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
消除決策疲勞的第一步,就是減輕必須承擔的決策數量,方法是與這些決策保持距離。你必須退一步才能清楚辨識和控制決策數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它們寫下來。為什麼要寫下來?在你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之前,每項決策都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抓住想法就如同想要徒手抓魚一樣:他們會輕易地溜走,然後在你混亂不清的心智深處消失於無形。把想法寫下來,有助於掌握這些想法,並且冷靜檢視這些想法。將思考外化(externalize),才能有效釐清思緒,建立心理盤點清單(mental inventory),找出所有會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決策。這是重新掌控生活的第一步。你得先從雜亂的噪音當中篩選出重要信號。接下來才輪到子彈筆記上場。
這就好比你要整理衣櫃,首先必須把所有東西都清出來,才能決定哪些東西要留著,哪些要丟棄。進行心理盤點的目的是要幫助你仔細清點堆積在你心理衣櫃的思緒。其中有太多無用的責任,卻佔據了寶貴的心理與情緒空間。
首先,拿出之前準備好的一張紙。將紙分成三個欄位(你可以對折兩次,然後畫線,類似後頁的心理盤點格式)。在第一欄,列出所有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在第二欄,列出你應該要做的事情。在最後一欄,列出你想要做的事情。每一件事的描述盡量簡短,像是清單的形式。如果某項任務引發其他多個任務,就如實寫下來。
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完成這個練習,深入思考,並對自己誠實,把所有的想法從你的腦海中(以及從心裡)挖掘出來,然後寫在紙上。先深呼吸一口,然後開始。
測試
這份心理盤點清單可以讓你清楚看到,目前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在哪些事情。這就是你的決策地圖。下一步便是篩選出值得你花時間的重要決策。
我們很難會注意到,平時負擔了多少不必要的工作與責任,卻一直承擔著。我們忙著處理手邊正在做的事情(或是應該要做的事情),卻忘了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心理盤點清單讓我們有機會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