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程度,可還有另一種人,在找工作之前,因著能力備受看好,旋即成為被企業鎖定的求才目標。
凃志傑,台大心理系畢業,現任新創Electric Vehicle外商公司協理,進入現職服務前,曾分別在才庫、藝珂人事等知名人力資源公司從事高階獵才工作,他面試過的人才不計其數,其中不乏準備轉戰海外工作的求職者。
有想法的開創者 備受求才企業青睞
面對不同產業背景的企業雇主、精英人士,專精高階獵才的凃志傑總可以從容以對,只不過,他卻形容學生時期的自己「很自閉」、「非主流」、「不懂得如何跟人群社交應對」。
這項人格特質,也正好凸顯他不同於流俗的思維邏輯,總能幫他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信仰」,進而吸引求才者的青睞。凃志傑表示:「比起說聽話的乖乖牌,現在的企業更需要有想法的『開創者』。」他的職涯之路,彷彿說明了一切。
確定不往心理學術圈發展的凃志傑,為培養商學領域能力,當完兵便報名參加外貿協會(ITI)國企班一年期經貿組課程,他說:「當時只想盡快進入職場,累積實務經歷。其中像是會計、經濟、行銷等英語授課內容,在職場上皆相當受用。」
「也許是意識到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所以想改變自己。」受訓中的凃志傑一改性格,積極把握各種學習機會,甚至主動找外籍老師一起組織品酒會、電影欣賞會等課餘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讓他從原本多益700多分的入訓前成績,到結訓時進步到多益960分。
憑著敏銳的趨勢觀察力,凃志傑甫從貿協國企班結訓,便成為當期學員最早進入職場工作的人。在當時某自創品牌電子公司擔任國外業務的他,才到職一個月,旋即跟著老闆飛歐洲出差,負責產品推廣與市場開發等工作。
只要英文好 不怕一人出差闖歐洲
「第一次到德國出差拜訪客戶,老闆很快就讓我獨自闖蕩了!」凃志傑回想,「感謝他願意給少不經事的自己歷練機會,在歐洲多次出差的經歷,對於之後的工作影響深遠。」
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國環境工作,凃志傑坦言:「心裡緊張地不得了!」但仔細一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他認為,只要敢於嘗試、解決問題,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跑遍科隆、杜賽道夫、慕尼黑、漢堡、柏林等德國各大城的他笑稱:「只要有GPS,其他都好辦,反正到了當地,用英文都能溝通。」
凃志傑第一次去德國出差時,必須自己租車找路、在當地找第三方售後服務業者合作。「網路上都有英文介面的租車資訊可以事先搜尋,不是太困難,且3C產業很國際化,大家都懂英文,實際與人交談也不會用太艱深難懂的字彙,凡事以溝通為主,看你敢不敢講而已!」
國際溝通力運用自如 靠做中學
他觀察,許多台灣學生都把學英文的「目標放錯了」,在他看來,英文能力沒有「好」或「不好」,而是「capable or not(具備能力與否)」。凃志傑說:「因為我們並不是native speaker(母語人士),在職場上談生意,真正看的是『國際溝通力』,而『溝通』的面向有許多,『語言』只是工具之一。」
平常,凃志傑除了藉由CNN、BBC 等新聞管道關注國際大事,也會注意產業相關趨勢,他說:「因為跟工作領域相關,自然就會深入學習,像是閱讀相關領域英文報導,發現產業脈動和趨勢人物,從而發掘與其相關著作等。」
從撰寫英文書信、發表產品簡報、進行英文面試,凃志傑每個工作階段所應用的英語文能力不僅多元且不斷提升;他運用自如的國際溝通力,憑靠的不是教科書,而是務實的「做中學」。
「像我現在的老闆就是外籍人士,因此會議通常都是中、英文並行,更別說書面文件,看不懂的文件,老闆是不會簽的。」英文對他而言,只是基本職能之一,「我們公司的文件全面中英雙語化,在職員進來以前,都很清楚公司的基本需求。」
積極面對產業 「用自主判斷力」掌握人生
「具備深入分析的能力很重要!」凃志傑強調,求職者要有「自主判斷力」,且「越年輕越不要怕犯錯」。
在人資領域資歷豐富的他,也經常受邀回貿協國企班擔任客座講師,為學弟妹分析、解決求職疑惑。多次與年輕求職者接觸的凃志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經常處在猶豫、摸索的階段」,他說:「因為選擇太多,讓他們把『決定人生』的時間點『延遲』了。」
他說明:「很多年輕人傾向留在學校,或只憑藉片面媒體資訊,就『想進入傳產業,絕不進科技業』,卻又說不出所以然。拿電子業來說,除了不同產品類別還可以分上、中、下游,可惜他們沒有根據第一手資料分析,就先將自己隔絕於產業之外了。」凃志傑感慨,這是缺乏判斷力的表現。
接觸過大量科技業的精英人才,凃志傑不諱言:「台灣人才嚴重流失!」僅管如此,他仍希望能付出一己之力,為台灣打造出具夢想的潛力企業。他相信,「自己的人生應由自己掌握」,一路走來,經常「反其道而行」的凃志傑勉勵求職者,「保持樂觀、積極與開創性的想法,機會就會不斷湧現!」
專精高階獵才的凃志傑,不僅有敏銳的趨勢觀察力,以及運用自如的國際溝通力,其不流於俗的思維邏輯,更是吸引求才者的青睞,現任新創外商公司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