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戰場,除了要對付客戶,還得學會融入環境、得到上司與同事們的信任。擁有細膩的「觀察力」能強化你在職場當中的表現,使得你在工作上事半功倍、效率增加。在職場上懂得「察言觀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懂得用眼睛「讀」出他人的行為模式,掌握對方的心思,才不會成為職場上的「雷包」!
從「點菜」,看出一個人是否有「從眾心理」
在餐館「點菜」時,最能看出對方是否有「從眾心理」,許多人會省去挑選的麻煩,點一些店家的「招牌、人氣菜色」,因為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只要很多人點過這道菜,就算不好吃,一定也不會太過難吃,而這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表現。在職場上,若一個人出現「從眾心理」時,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害怕犯錯」,若是大家都用同樣的方法做事,跟隨他人的做事原則便是最保險的方式;第二個原因是「害怕被排擠」,剛進新環境的新鮮人最容易有這樣的思維,為了不讓其他人排斥自己,便選擇以同樣的模式做事;而第三個原因是「獲取安心」,當人接收到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任務時,「效法他人」的方法可能獲得心理上的安慰,並減輕接觸新事物所帶來的焦慮感。
商業模式之中,許多行銷手法都是出於人的「從眾心理」,像是上述「點菜」的例子,餐館會在菜單上強調「主廚推薦、本店招牌」等吸引人目光的字眼,進而操控客人去點餐館所設定好的菜色;另外,我們常見的「千萬人的選擇」等廣告標語也是利用同樣的模式,吸引人做出「特定的消費」。
在職場上,若你的上司或客戶是這種有「從眾心理」的人,你就可以想辦法利用這一點,例如告訴客戶「這項產品去年銷售量全台第一」之類的資訊,提高他選擇這項產品的意願,善於觀察,就能在工作上出奇制勝!
從身體的不自然小動作,看出誰「心裡有鬼」
在與人談話間觀察「肢體動作」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肢體小動作往往是人在無意之中的所為,這種小動作比起語言更有「真實度」。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證實,人類在感覺緊張或愧疚時,會不自覺地用「手」觸摸身體,並伴隨著「緊握拳頭、摸脖頸、摸鼻子或咬嘴唇」等反應。若是這類型動作在某一時期頻率或幅度大幅增加,則表示這個人感到的壓力正逐漸增強。
因此,談話時必須留意這樣的小動作,如果對方有此表現,表示你已經觸犯到他的「地雷」,他正向你發出「危險訊號」,他可能正在躲避這個話題,或是有難言之隱,若是你這時候對他窮追猛打,你不會獲得你要的答案,反而很可能觸發他的「警報」,進而刻意跟你保持距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及尷尬,你可以快速轉移話題,給他一個台階下,雙方暫時各退一步。
講電話的姿勢,能看出一個人是否「言行合一」
講電話並不是面對面交談,一個人可以偽造自己講話的口氣、語速甚至是對話內容,但下意識的肢體語言是無法偽裝的。這解釋了為何在職場上常常看見有人「躲著」講電話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出於內容隱私,又另一方面可能是怕人發現自己的肢體語言。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打電話向他人道歉時,若是他的頭揚得老高,口氣雖然誠懇,實際上在對方看不見的情況下表現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那麼他就是言行不一。
人的身體是個統一的「整體」,我們常說的「言行一致」其實是一種人類身體自然的對應關係,若是言行合一,可以加深講話的真實性。所以,當你想要用「語言」傳達理念時,你可以運用你的肢體動作來強化自己說話的真實性,例如換作是你打電話向他人陪不是時,可以嘗試將身體微微向前頃,頭自然地低下,這會讓你的語氣變得誠懇一些。
搭乘電梯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潛在「個性」
身為上班族,每天「擠電梯」是家常便飯,其實「電梯」是一個非常利於訓練你「觀察力」的場所。一般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為一臂之隔,但由於電梯的空間狹小,打破了這種安全感,大多數人會感到緊張、不自在,甚至產生「逃跑」的想法,為了緩解內心的不舒服感,多數人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處,等待時間過去,這也能解釋為何電梯內常出現所有人一起盯著電梯按鈕,卻不說話的狀況。
然而,透過觀察一個人面對狹小空間的態度,我們可以大致分析出對方的性格。首先,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的人常會縮在最角落;性格開朗外向的人在電梯裡會保持微笑,甚至與他人攀談幾句,另外若是有人在電梯內不顧眾人的眼光,大聲講電話,或是大聲喧嘩,代表這個人非常自以為中心,或者他是想藉由這種方式削弱緊張感。因此,若是你和上司、同事搭了同一台電梯,想要給人有禮貌的印象,你可以試著放鬆,保持微笑,且記得禮貌地招呼。
太謙虛,可能是一種「假仙」
謙虛的態度,是人際關係之中最能拉近彼此距離的一種方式,但若是過於謙虛,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舉例來說,過年圍爐的餐桌上,親友們總拿家裡小孩的工作或學業作為話題,一個人發表完,總會有人誇上幾句,但其實我們心中明白,這種「炫耀來、炫耀去」的手法很常見,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或是強調某些人的功績,以這種「客套式的誇獎」繼續找出機會「炫耀」下去。
若職場上遇到看似非常謙虛的人,必須要注意,他到底是真謙虛,還是假謙虛!這些「過度謙虛」的人總是否定大家的誇獎,看似反駁了對方,但其實是一種迎合行為,希望自己的功勞能在反覆推辭下不斷受到注意。
所以俗話才說:「過分謙虛就是一種驕傲」,若你確實做了對的事,並且受到他人的讚賞,適當的謙虛為必要,但不要反覆否定對方的誇讚,反而會引起他人對你的反感!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參考自大是文化《一流人物要有的觀察力 》(原標題:一流人物一定要懂得以「貌」取人)為何許多職場老鳥情緒化又喜怒無常?過來人揭「真相」:他們本來都是任勞任怨的工具人…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