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主管而言,針對部屬提出的想法與建議,或是工作表現給與回饋意見,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不管部屬在工作上的想法或表現是好是壞,主管能夠適時提供不同的觀點與建議,對部屬而言,都是莫大的幫助,甚至,對於犯錯的部屬,及時提出糾正,也能快速降低對團隊造成的衝擊。
儘管如此,這卻並不容易。根據《Inc.》雜誌網站報導,一項在2014年進行的調查顯示,43%的主管認為給予回饋是「困難而且有壓力的經驗」,但是回饋卻是建立起團隊文化很重要的一環,部屬可以透過回饋得知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進而加強自己的工作表現,或是更懂得部門運作的方式。《Inc.》建議,主管在試圖給予建設性的回饋時,需要先思考以下五件事情:
主管的動機,必須建立在投資部屬,協助部屬成長的基礎上。在給意見之前,思考自己是否是為了公司利益、部門利益,為什麼自己會選在這個時間點給意見等等,若是主管認為這項責任太重大、容易感到焦慮而不想給予意見,可以想成「幫助部屬」會比較容易接受。另外,主管也要確保自己的心態是正確的,千萬不要把個人情緒帶進給部屬的意見裡,避免部屬從中得到不正確的資訊。
在給予部屬意見之前,主管要先列出幾個影響部屬工作的重要因素,像是部屬正在經手的活動、產品或是進行中的專案,再從這些因素中找出部屬是否有任何表現不如預期的情況與問題,也可以詢問員工身旁的意見,深入了解員工本身的個性與工作態度,綜合以上的評估,主管再思考給予怎麼樣的意見是最適合的,並在給予意見時,盡量清楚明快並客觀,避免參雜個人主觀的判斷和偏見。
主管應該對於為什麼要給予部屬這些意見做出解釋,向部屬解釋他們這些的行為和問題,可能有哪些盲點?對團隊造成哪些影響?或是有哪些更有成效或效率的建議?但要記住將重點放在部屬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而非闡述主管的意圖,舉例來說,當主管向部屬說:「請他不要再開會途中打斷、干擾談話。」這時候應該要解釋說:「因為在其他部門的主管面前打斷我的談話,有可能會有失我們部門的可信度。」也可以使用一些比較柔性的言語,像是「覺得」、「想」,讓部屬感到主管是在給予解釋,而非獨斷地認為主管所說的是對的。
傳達完意見後,主管應該要持續追蹤這些意見最終是否有起到作用。主管可以試著反問部屬的意見,詢問他在主管給予回饋之後做的改變,或是這樣做對於手上的工作專案有沒有實質的幫助。主管的角色,在這時從發言者變成傾聽者,除了可以檢視意見在部屬身上發揮的作用,同時,主管也從部屬身上得到回饋,不斷地進行發言者、傾聽者的角色轉換,增進雙方的了解,往後就容易提供更正確的意見。
有些主管可能也會害怕給予意見之後,會造成部屬的不滿或是團隊中人心惶惶,但是不給予意見,部屬永遠無法成長,團隊之間的關係也不會有所前進。主管要將這些意見視作為對團隊、公司未來的長期投資,而非一味追求短期的改進,試著讓部屬了解這些意見的作用,用柔性的言語使對方感受到尊重,並認為主管是真心想幫助他們,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上的。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