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衝擊》中階主管沒有未來,別做萬年基層

王吉斌
2015-11-25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衝擊》中階主管沒有未來,別做萬年基層
圖片來源 : StartupStockPhotos

策略決定結構,結構追隨策略。

—— 經濟學家 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

 

著名的「錢德勒命題」,是美國經濟學家錢德勒,在研究美國企業組織結構和經營策略的演變過程時發現的。他發現:企業組織結構是隨著經營策略的改變而變化的,據此提出命題——即「結構跟隨策略」。

 

企業組織結構不僅具有多樣性特徵,還具有動態適應性特徵。企業的經營策略決定著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與選擇;反過來,企業經營策略的實施過程及效果,又受到所採取的組織結構的制約。

 

兩者的關係類似於地基與上層建築:策略是地基,組織結構是上層建築。

 

錢德勒發現:在企業中,組織結構的調整會面臨巨大的阻力,尤其是傳統大型企業。所有的組織變革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進行改變,到這個時候,局面已經難以扭轉。

 

錢德勒得出結論,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策略跟著變化,最後,與策略相應的組織形式也發生改變。換句話說,策略決定結構,結構跟隨策略。

 

時至今日,用瞬息萬變、天翻地覆,都不足以形容移動互聯網所造成的外部環境變化。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策略的快速變化也導致組織結構必須快速調適,而這也是互聯網化進程中最大的阻力之一。

 

平等、開放、協作原本就是互聯網的本質,使得「無組織的組織」、「無界的組織」、「高度扁平化組織」等組織形式出現。什麼是扁平化?當使用者能夠使用互聯網和所有產品相連結的時候,企業的所有部門都必須直接與市場連結、與用戶連結,必須「由聽得見炮聲的人和靠近戰場的人做決定」。正如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所說:「變革最主要是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來設立流程、制度,不能為這個中心服務的,我們都要簡化。」

 

當與市場直接連結、與互聯網無限接近時,你會發覺互聯網衝擊了原有的支持流程。直接與市場相連結的好處就是:反應更快,扁平化的結構使得市場的推力,以最短路徑傳遞到企業的每一個神經末梢。

 

扁平的網狀結構

 

戈爾公司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銷售網站遍布全球,擁有超過一萬名員工,曾榮獲「全球最佳跨國職場」稱號。戈爾公司的經營原則正是「由聽得見炮聲的人和靠近戰場的人做決定」。做為一家典型的B2B公司,在某些產品方面能夠做到「提前一年就進入市場並占領先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戈爾公司是一家極度靈活且具有前瞻眼光的公司,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業績,與他們推行的扁平網格狀組織結構密不可分。

 

我們經常錯誤的認為靈活就只是授權、放權,但戈爾公司不僅僅是採取放權和授權機制,而是用非傳統的企業文化和組織結構,來確保其決策的敏捷度。

 

戈爾公司的員工必須恪守創辦人戈爾(Bill Gore)提出的四項基本指導原則:公平對待所接觸到的每一個人;享有鼓勵、幫助並允許其他同事增長知識、能力和責任範圍的自由;做出承諾並履行承諾的能力;在採取可能影響公司聲譽的行動之前,向其他同事進行諮詢。

 

在組織架構上,戈爾公司不採用一般企業的森嚴等級,而是開創了不設等級制度的網狀扁平架構,採取「小團隊工作制」。在以團隊為基礎的環境中,鼓勵個人主動創造人際關係。戈爾公司沒有傳統的管理層級,員工之間互稱「同事」,直接交流,暢所欲言,不用為冗雜的簽呈流程而傷腦筋。公司沒有複雜的管理鏈,沒有老闆,只有領導者(leader),而領導者只是負責協調、聯絡及指導,員工是對小團隊負責,而不是對某個人負責。戈爾公司也沒有死板固定的資訊傳遞路徑,資訊可在每個節點之間快速傳遞。

 

我們在創建公司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畫出一張金字塔形狀的組織圖,然後給每一個人都配上光輝耀眼的頭銜。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些傳統的組織結構將會被扁平、靈活的團隊組織衝擊得七零八落。

 

當高度靈活、自由組合的小團隊成為企業組織結構的主要組成方式,當企業組織結構趨向於極度扁平的時候,企業就成為一個網狀的組織結構,自上而下的科層體系也會自然而然的消失。理論上,科層結構是從上至下傳遞資訊,層級之間沒有過多的聯繫和交流,相對於網狀結構而言,效率和靈活度都不可相提並論。

 

互聯網本身就是由一個個節點組成的,而網狀結構就是互聯網企業的對應結構——網中的每一個節點,可以與其他節點隨時緊密相連。資訊自由流動,無須中間層過濾,也避免失真。

 

每一個人都討厭被管理,但每一個人都無法抗拒管理別人的誘惑。發號施令成為每一個管理者中毒上癮的鴉片,所帶來的卻是一級級層疊下來的科層體系以及龐大的管理人員體系,在決策速度、靈活性、決策品質、管理成本、以及創新活力等方面,都無法因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將會為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採取扁平網狀結構的企業,會展現以下幾種特色:

 

在企業文化上:首先確定了企業願景,所有成員都是自我管理的專業人士,他們主動與同事、客戶、供應商和業內同行進行溝通,並協調彼此的活動,無須聽從他人的指令。

 

在人員分工上:員工與十名以上的同事,共同商討自己的使命和工作範圍,藉由一份份協議,釐清了所有工作崗位和每一位員工的正式勞動關係。

 

在部門分工上:每個部門都自負盈虧,所以可能發生激烈的爭論、甚至吵架,經過充分討論之後形成決議。

 

在授權機制上:完全授權給員工,每一位員工可以申請自己要買什麼東西,自己寫一張採購單即可,無須一級級上交給主管審核。如果是集中式大量採購,大家會一起找供應商討價還價。如果你想獲得一項投資,那麼投資項目啟動前和同事們商量,說服他們支持和支援即可。

 

在個人發展上:每一個人在認為自己有進步,或者能夠負擔更多工作之後,就有機會承擔更大的職責。你可以跳到任何工作崗位,只要和你的同事共同再簽署一次協議即可。如果想使自己的履歷更漂亮一些,就要承擔更大的職責,而不是靠獲取更高的職銜。

 

在薪資設定上:所有人的薪資不是自己確定,而是同事對你的工作崗位目標、履行的職責等打分數,然後由員工組成的薪資委員會幫你決定。若是不服,當然也可以提出異議。

 

在資訊機制上:所有業務目標都是公開的,資料完全透明。公司負責為所有員工提供透明且必要的資訊,讓他們自行監測自己的工作成效,做出集體的明智決策。

 

在爭議解決上:對不起,沒有專門的人員來解決糾紛,更沒有人強行做決定。按照商務邏輯,自行調解或者找一個信任的人來仲裁。如果最終沒法協調,領導者再出面。實際上,領導者出面的機會很少。

 

實現這樣如同「雲」一樣的組織,難道不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最終目標嗎?互聯網文化基於平等和民主,企業的基因更像是互聯網的BBS論壇。這種企業能展現高度的協同和協作能力,就是不折不扣的「互聯網+」企業了。

 

中間管理階層沒有未來

 

要說去掉中心,目前也是一件很叛逆的事情。兩千多年來,專制集權主義的影響十分明顯,不論是對政府還是企業。

 

對於主宰了中國人精神的三綱六紀,曾國藩在他的家書裡做了進一步說明:「不可有片語違忤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之所賴以立,天柱之所賴以尊。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功夫。」

 

迄今為止,很多中國企業管理者還深深受到這種專制主義觀念的影響,長期實行的是高度集權的專制型管理方式。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國企業中,常常顯現為家長制、一言堂,缺乏信任、且拒絕分權。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管理的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往往以為管理風格取決於企業管理者的人格特質,但這其實是要由移動互聯網的屬性來決定的。

 

我們曾經多麼喜歡使用頭銜,而互聯網化是多麼不喜歡頭銜!在移動互聯網的組織中,沒有層級、沒有領導,策略大師哈默爾認為,這正是互聯網時代組織變革的方向。

 

戈爾這家神奇的公司,或許是互聯網化企業的組織結構雛形,他們沒有老闆、總裁、執行長等偉大的頭銜。有10%的人是合夥人級別,統稱為領導者。所有合夥人級別都來自於基層對能力、影響力、專業能力和率領團隊能力的認可。如果在公司內部產生一個創意或創建一個新的品項組,有人願意追隨的話,那麼你的級別自然是合夥人級別。如果你召開一場會議,人們都來參加了,那麼你就是領導者。

 

移動互聯網的屬性,決定了節點與節點之間能夠順暢的互動和溝通,企業內部的節點和外部的節點能夠緊密相連,網狀結構與倒金字塔結構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金字塔結構,中心也自然不再存在。

 

不僅僅中心不再存在,管理的中層也逐漸失去效能。

 

企業裡面的中間層就是一群烤熟的鵝,

他們沒有什麼神經,他們不會把市場的情況反映進來。

—— 組織管理大師、「商業哲學家」 韓第(Charles Handy)

 

韓第可以說是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英國《金融時報》稱他是歐洲屈指可數的「管理哲學家」,並把他評為僅次於杜拉克的管理大師。

 

另一位管理大師畢德士,也曾經提出:「中層沒有未來。理由很簡單,在公司全球化營運的時代,傳統科層架構將會大大妨礙資訊的流動,從而降低企業營運效率。因而,流程變革的目標就是扁平化。隨著扁平化成為企業追求卓越績效的理想型態,淡化中層的層級數量將成為未來組織轉型的趨勢之一。」

 

這一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為突出,因為聽到炮火聲的第一線人員已經具備節點到節點的溝通能力,能夠自成小型組織並自動工作,企業也無須中間管理階層了,這一群「烤熟的鵝」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會逐步消失。

 

但是,傳統行業如果想消滅中層,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企業的中層和企業一起發展,好不容易爬到今天,不僅要被消滅,而且還必須自己消滅自己,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不過,經歷了景氣興衰和風雲變化之後,企業現在的中層管理職位已經銳減了50%以上,這就是擺在面前的殘酷現實。如果自己不主動變革,外在環境也會壓逼你改變。我們且來看看,美國晨星公司這個「已去掉管理階層」的成功案例。

 

據《哈佛商業評論》報導,美國晨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番茄加工商。但是這家公司卻與傳統企業完全不同,已是高度扁平化的企業,呈現如雲一般的組織結構。

 

晨星公司高度授權,讓員工自我管理。既然有授權,每一個人就得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沒有什麼可推託的,而且由於沒有上級,所以根本沒有人幫你罩著。二十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在沒有管理人員的情況下成功運轉著。所有成員都是自我管理的專業人士,他們主動與同事、客戶、供應商和業內同行進行溝通,並協調彼此的活動,無須聽從他人的指令。在這裡,員工相互協商職責範圍,誰都可以使用公司的資金,獲取個人工作所需的工具,其薪資水準取決於同事的評價。雖然內部也存在競爭,但競爭的焦點是誰能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是誰能得到一份美差事。要力爭上游,員工必須掌握新的技能,或找到新的方式為同事提供服務。

 

這種管理模式效果如何?晨星公司有資料為證。四百多名全職員工,每年創造的營收均在七億美元以上。它在美國有三間工廠,每年加工的番茄占全美市場的25%至30%。這樣的規模,其實是需要員工像機器一樣可靠、精確、賣力工作的。但經過深入分析,晨星公司的核心理念卻非常簡單:給予員工自由!(本文摘錄自《互聯網+:企業該如何顛覆性創新》第五章)

 

 

書籍介紹

 

書名:互聯網+:企業該如何顛覆性創新

 

作者:王吉斌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王吉斌

 

互聯網領域的資深觀察家、策略家和實踐者。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產業學博士、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後研究。互聯網公益品牌「微益中國」聯合創辦人、中國青基會互聯網公益「希望微物」聯合創辦人。著有《O2O應該這樣做:向成功企業學O2O戰略佈局、實施與運營》、《移動互聯網商規28條:思維重構與生存新法則》等暢銷書,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

 

延伸閱讀

奇異GE如何把人力變人才?不說「做得不錯」,直說「哪裡還不行」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