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服務零售業的人才,現階段的挑戰是「成功複製」的能力不足以及「網路思維」不夠的問題。
台灣原本在實體經營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但因為公司沒有持續展店,所以很難讓年輕人才繼續累積垂直管理經驗,加上年輕人想要離開舒適圈去大陸闖蕩的人也普遍意願不足。但在中國若在一個省開了十幾間店的成功經驗與營收後,企業再展店嘗試的機會與企圖心較強,所以從實戰中培養管理經驗較多也較容易。而從實體到互聯網又是完全不同的跳躍思考,但台灣沒有相關經驗也普遍跟不上,加上台灣人向外求取經驗的管道,相對中國少很多。
台灣服務業除了KASH之外,需要更多「視野」
當然,台灣與中國的產業條件不同,不盡然能放在一起比較。但對台灣企業來說,在人才培訓上,還是可以採取一些方法,這也是企業講師最有機會的施力點。對人才來說,現在更需要提供的是「視野」,多讓內部員工了解最新的趨勢變化、科技應用,或是更好的實務作法。
這可從KASH四個部分來談,包括Knowledge(知識)、Attitude(態度)、Skill(技能)、Habit(習慣),KASH對企業來說,正是所謂的Cash,就是要怎麼樣把「人才」變「人財」。
這當中,K和S都是外功,只要公司願意提供培訓課程,高階主管願意傳承,K跟S很容易上手。但A和H就不容易單純靠企業培訓或文化薰陶養成,還必須要有對外的視野。
在KASH的協助和傳遞上,企業講師是很重要的聖火。我常碰到企業高階主管跟我說:「我們也常跟員工說KASH,但就是沒辦法。」我認為這是主管和員工之間,有不同的視野跟高度。對有經驗的講師來說,因為從外面看了很多例子,所以視野自然會比較凌駕組織。
這並不是說講師的角色比主管重要,而是當主管在講KASH概念的時候,他們比較容易會侷限在組織內。雖然企業需要苦幹實幹的經理人,但也需要有可以分享趨勢,能夠剖析國內外頂尖企業怎麼做的人,講師的任務,就是把這樣的觀點在企業內傳遞。
如何提升培訓成效:三要!
1.要更「落地化」
除了視野的傳遞,企業在人才培訓上,也可以有更積極與完整的作法。上課時,我常說「PDCFA循環」。PDCA就是Plan(規劃)、Do(執行)、Check(檢核),Action(行動)。但是若想要提升培訓成效,我認為應該要在Check之後,多加一個Feedback(回饋),最後才是Action。
台灣的HR,在P和D都做得很好,但是往往到這邊就停了。後面的Check,就靠受訓單位去做。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應該是整個PDCFA一條龍式的整合,但台灣的企業做到Do就沒了,所以讓後面的CFA產生極大的無力感。
例如我在台灣的客戶特力集團,他們的CFA做得很好。他們的3S Team(Sales Team、Support Team、Service Team)的員工,一定要上過我的「顧問式銷售」,因為那已經成為內部專業認證及升遷考核的必要因素之一,將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從培訓課程開始就整合人力資源發展在一起,在往後的分工合作上,自然會產生更多綜效。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這間公司不是只有做Plan和Do,他們有在系統化的做Check、Feedback、Action都已經連在一起,做到完全整合績效落地化,讓成效更好,這是企業在培訓人才時可以參考的重點。
2.要有「培訓當責心」
企業HR從舉辦規劃訓練,要更有當責心從訓前、訓中、訓後負起培訓的當責者(例如:思考更多活動設計提升培訓績效),而不只是全部都交由外部講師或管顧公司!畢竟不是為了辦訓練而做,而是有效的讓學員感受到人才培訓的意義,進而改變態度,修正行為,展現訓練該有的績效。
3.要展現「激勵亮點」
培訓不是辦好一堂課,而是有效「培養員工的能力」。因為企業在培訓員工時,沒有Feedback跟Check這幾個環節,所以很難把上課中表現很好的員工,回去跟受訓單位分享,也因為沒有激勵亮點,員工就不會把培訓當作一回事,他們會認為表現好只有老師知道,主管也不知道。
這部分我會很要求自己的客戶能做到,因為這樣員工來上課才有意義。上課時,我會選個人M VP獎,把Top 5跟Bottom 10的學員,提供給受訓單位知道,會請Bottom 10的主管要跟員工做受訓結果面談並要求再回訓,而這些表現很好的Top 5學員,也會要求主管應該要在某些場合讓他們被表揚凸顯出來,鼓勵正向培訓行為再強化。
畢竟企業該重視的,不是為開課而開課,應該是透過有效的培訓,成為人才養成的重要入門磚,因為舉辦培訓成本很高,但不培訓員工成本更高!
(陳慧如,耕耘流通零售業20多年,歷經人力資源、行銷零售及營業管理等實戰領域,有豐富的第一線服務與人才培養經歷,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服務、零售課程指定講師,連續13年獲選「華語百大講師」,每年度獲邀授課超過1,000小時,是企業建立服務品牌形象的超級推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