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才學》林永慈:為時尚產業培訓更多專業經理人
林永慈(整理:謝佳穎)
2016-02-18
這兩年,我自己成立了「華妟時尚管理學堂」,主要原因就是看到台灣時尚產業的人才危機。因為台灣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做代工,從服飾、包包再到配件,到國外去看,很多商場賣的商品都是Made in Taiwan。
在整個時尚產業中的設計與製造,台灣很厲害,這幾年則漸漸開始有企業轉型做品牌,或是進口品牌到台灣來設分公司或做代理商。結果慢慢發現產業內缺乏管理人才。事實上,在台灣的時尚產業中,管理階層八成以上都不是念服裝相關科系,都是國貿、企管、行銷、外文這幾個科系出來。
八成以上經理人不是科班出身
雖然這幾年大家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更多學校開始推出時尚管理相關的科系或課程,但普遍碰到「老師從哪裡來?」的問題。在整個產業內有很大的人才斷層,當企業有人才需求時,往往也找不到人,所以變成自己培養,但這樣做,人才培育的速度一定不夠快。
現階段來說,人才斷層的問題,需要更多具備產業經驗的「業師」投入人才培訓,從經理人轉型變成企業講師。我就是這樣的例子,希望盡快想辦法把我們自己這二十幾年來在管理方面的經驗,轉變成一套訓練的系統或策略,能夠成為年輕人才的職涯導師。
要能扮演職涯導師,不僅只是在輔導工作上專業相關的問題,更重要的,則是協助做職涯規劃。因為很多時候,不是年輕人才的能力不夠,而是他常常在工作碰到瓶頸熬不過來,例如剛進這產業頭幾年,常常會讓人覺得「我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一點成就感也沒有」,往往在工作上,大家都太忙了,經常會碰不到一位可以幫助解決工作困難的主管。卡在這些瓶頸太久後,年輕工作者就會對自己產生很多疑問,比如說「我到底還能撐多久?」「到底有沒有明天?」「我總在做很基層的工作,未來的前景在哪裡?」或是「我想要換領域,從設計轉行銷,但根本沒人教我怎麼辦?」
協助人才做職涯規劃
但如果這時能有一位導師在身旁協助,以自身的經驗與高度告訴他,熬過這關後,就能看到另外一個山頭,在那邊可以看到什麼風景、走過這條路可以獲得哪些能力,因為這些路,我們都走過。這對年輕人才很有幫助,不僅可以減少徬徨與摸索的時間,也能讓他們更願意繼續留在產業內,為產業累積更多人才。
因為這些人才的問題,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其他人才培訓的可能。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企業內上完訓練課程之後,能夠成立社群,在社群中提供定期的指導。這麼做,可以讓訓練不只在課堂上,而是在課程結束後,能建立一個機制,繼續解決學員們在每天執行專案上會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上課上的很開心,可是回去之後,執行的過程當中,其實不像想像中這麼容易,這個時候怎麼辦?慢慢就會發現培訓的效益開始遞減,遞減的時候,HR也沒有辦法,但企業管理階層還是必須要去追蹤員工的KPI,可是這麼做的意義不大,因為最後沒有達成KPI,大家還要一起來承受這個結果。
這個輔導的過程當中,學員因為可以有一個人能夠在旁邊協助或引導,可以慢慢累積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公司有利,對個人成長也有利,企業在人才的流失上自然就會降低。
在人才的培訓上,我很希望台灣企業能夠更重視。在經濟發展更成熟的國家,不管是政府或企業,都有針對人才做「能力評量」,不管任何產業,每一個職務、階層,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都會有很清楚的定義,例如要應徵一份工作,或是晉升到更高階的工作,必須要具備哪些能力?
現階段,台灣在HR領域上,已經有每一個階層、職務的「工作說明」(Job Description),我建議可以更進一步對應到「能力評量」,然後就可以針對現有的人力資源做能力盤點。對HR來講,做完這些再去規劃培訓課程就不難了,因為很清楚知道能力需求在哪裡?企業現有的能力缺口有哪些?可以安排哪些課程來補強?我覺得現階段的HR,比較不會有這樣子的企圖,或是他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子做,所以就變成只是每年安排例行的課程,投資了金錢與時間,卻不見得能幫到員工或企業,真的很可惜。如果整個時尚產業想要人才升級,我覺得現在應該是做能力盤點的時候了。
(林永慈,長年服務於全球知名時尚品牌企業,包含LVMH、Levis、Disney…等,曾任品牌經營、國際採購、全球行銷、零售管理等多項職務歷練,是國內少見的跨國品牌專業經理人。除了建構出經營國際品牌必備的三大人才發展體系:品牌經營、零售管理與國際採購,同時具備直接輔導企業建構解決方案的能力,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品牌策略講師)
延伸閱讀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