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下圍棋,贏過人腦,很多白領階級要剉著等,工作就要消失,飯碗就要被拿走,職業的階級歷史必須重新改寫。
圍棋是目前人類最複雜的棋藝之一,AlphaGo用電腦和韓國九段棋王李世石對奕,結果四勝一輸,顯示電腦在下圍棋上可以贏過人腦,意謂著人工智慧再進一大步,這不是一則新聞而已,而是一則警世預言,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將取代部份工作,很多人要面臨失業。
工業革命,機器拿走的是勞力工作,藍領工人糟殃;在不久的將來,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不只取代勞力工作,還會將一些腦力工作整盤端走,不論藍領或白領的人數將大幅銳減。人類的工作時間將再縮短,玩樂時間變多,可是也有人因此根本無法賺錢謀生,貧富差距愈趨懸殊。
記者這個工作,已經在消失中
哪些工作會消失?
我真的嚇到了,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在2011年指出以下這9種職業將被機器人取代:藥師、律師、司機、太空人、店員、保母、軍人、搜救員、記者等九種職業將被機器人取代。
我在媒體工作長達20年,實在是難以想像記者這個職業會消失,它是危言聳聽嗎?想想我們看到的電視新聞,就知道一點都不是!
在台灣,電視新聞這個業界早就自動繳械,很多已經不是來自記者親自採訪,而是從監視器、行車紀錄器,或是fb、網站、YouTube等剪接而來。這些數位資料,電腦都能高速運算,在第一時間爬出最強推的內容,只要稍加編輯整理,就是一條高收視的新聞,不一定是好菜,卻保證絕對是大家要吃的天菜。
在美國,也有公司在大做其生意,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爬梳各種來源的數位內容,賣「獨家新聞」給媒體,賣「潛在危機」給企業。有一次亞馬遜的倉庫失火,企業還未察覺,消防人員還未接到911,媒體已經早一步到現場做採訪,隔天亞馬遜的股價應聲而倒,就是這家公司提供的獨家新聞。
律師月入2.8萬元,美髮師10萬元
見證了這個變化,我幾乎要舉雙手投降,但是周圍的記者、律師、藥師卻都一個勁兒的搖頭,斬釘截鐵的說:「不可能!」臉部表情寫著四個字:「無稽之談」。
記者說:「我們不可能被取代,因為我們會判斷、解讀新聞,在採訪與編輯時選擇切入的角度,這些是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事。」
律師說:「我們不可能被取代,法律規範的構成要件必須和案例的事實做比對,就是所謂的涵攝,機器人無法做好這個工作。」
他們說的這些「心裡運算」的事,電腦真的無法取代嗎?實情並非如此。牛津大學有一份報告指出,已經有軟體可以分析和比對法律文件,兩天之內分析出超過57萬份法律文件。
一家事務所的老闆告訴我,過去沒有準備好10萬元的薪水不敢聘雇一位律師,最近他請到一位律師,月薪卻只有2.8萬元!過去我們都以為律師考試變寬鬆,有照律師增多,在台灣司法案量並未相對增多下,出現流浪律師,現在可能要再增加一個因素,那就是電腦軟體帶來的高效率,排擠掉真人律師的職缺。
可是你知道嗎?就在同一天,一位21歲的染髮小弟告訴我,他希望將來可以賺50萬元,我以為是年薪,竟然不是,而是月薪50萬元!我不可置信的問他:「你周圍有設計師月入50萬嗎?」他竟然回答說有啊,臉上還掛著一個滿羞辱人的表情,那就是我在人力銀行工作,怎麼不知道這個行情?
「即使沒賺到50萬元,我在23歲出師,磨五年累積客源,30歲以前至少月入10萬元。」
染髮小弟在高中畢業就入行,已經做三年,從洗頭開始學起,現在是學染髮階段。他還說:「未來我會考慮到澳洲工作,賺得比較多。」他不是去拔羊毛或殺豬,而是去當美髮設計師。這樣的國際移動能力,不妨拿來試問台灣的律師,「你敢出國當律師嗎?」應該沒有多少律師會拍胸脯說自己有這個膽子!
會念書考試的孩子,未來可能是魯蛇
一個會念書考試的律師月入2.8萬元,一個不愛念書的美髮師月入10餘萬元,這世界是不是反了?沒錯!當機器人具有人工智慧時,這種情況可預見的是將愈演愈烈,完全翻轉我們對職業的觀念。
會念書考試的律師,從小到大一路春風得意,他們贏在那裡?就贏在記憶、整理、比對、分析等能力,可是這些能力將來也是他們輸的原因,由具有運算能力強大的電腦所取代。
不會念書考試的設計師,從小到大都是笨孩子,他們輸在那裡?輸在律師強的那些能力,可是他們具有的創造力、美學力,以及社交力(和客戶互動),卻是冷冰冰機器人的致命弱點,而且機器人也沒法拿剪刀做精細的動作。
當電腦大勝人腦,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取代工作,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將重新定義。過去我們只要和人腦搶飯碗,腦力強的人會勝出;可是未來是和機器人爭工作,競爭力如果只是侷限在腦力,穩輸無疑!
在組成抗機器人的復仇聯盟中,我們需要具備那些必勝的能力?這個問題不難回答,請去想想,那些事不放心交給機器人來做,那就是必勝的能力!
剪頭髮,你敢給機器人剪嗎?化妝,你敢給機器人化嗎?演戲,你想看機器人演出嗎?唱歌,你想看機器人唱嗎?藝術品,機器人做出來的還是藝術嗎?
凡是和感受有關的能力,將脫穎而出!未來出頭天的人將換成另一批人,可能是那些不會念書考試的魯蛇。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