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的反而害到你!揭開大腦「抄捷徑」導致的思考陷阱
SmartM/盧俐妤
2016-07-22
人的大腦,負責處理複雜訊息與傳達指令。為了應付每日龐雜的資訊,大腦會製造「捷徑」以運作得更有效率。這些捷徑能幫助大腦節省反應時間,卻也更容易喪失準確性,稱為「認知偏誤」。
科學家發現,這些捷徑有上百種形式,因簡化思考途徑而能更快做出選擇。但會讓你忽略其他資訊,而鑄下錯誤的決定,漸漸影響你成為懶惰思考的人。神經心理學家Theo Tsaousides分析以下4種典型的認知偏誤,教你如何避免掉進大腦的陷阱,以影響你的判斷能力。
一、信念偏誤:你相信的未必是對的
當你相信某個結論,進而認為推理出該結論的過程是有道理、合邏輯時,你已經陷入信念偏誤之中。一旦你越堅信這個結論,越不容易會去找相關的根據。舉例來說,你覺得多數小企業都會經營失敗,你便不可能自己成立一間公司;如果你認為這項產品不值得消費者購買,你永遠無法將其行銷成功。當你對這些結論深信不疑,它們將成為影響你做決策的關鍵因素。
碰到這樣的狀況,你應該問自己:哪些事實是支持我的信念?如果沒有,你應該去質疑原本的理論,而不再堅持己見。
二、確認偏誤:證據、數據站在你這邊?
人們總希望自己的意見是對的,於是在尋求證據的過程中,往往趨向支持自己的方向,而忽略對立的觀點。這樣的確認偏誤,看似比信念偏誤的人來得有根據,但這會讓你誤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例如你覺得新進助理很無能,你便會放大他所有的失誤與問題,僅看到他做不好的那一面,而無法認同他原有的能力。
若你經常覺得自己就是對的,你應該去尋求和你立場相反的意見。蒐集不同的證據,不僅能讓你看出原先沒設想到的問題,由於你的意見考慮到全面性的觀點,也會變得更站得住腳。
三、後見之明偏誤:常放馬後砲會有後遺症
若你常在事情發生後,以為自己事前就能預測其發展,這種情況被稱為後見之明偏誤。例如八月份股盤下跌、新上市產品會被掃購一空等等,你表明自己知道這些事會如何發展,卻是在事發後才表態。簡單來說,這些事後諸葛、常放馬後砲的人,研究顯示他們較容易受到後見之明偏誤的影響。不僅會忘記自己事前的想法是什麼,更會相信事情最後的發展是在他們所預料之中。
這樣的人應該問自己:過去的事件中是否做錯了什麼?若無法從先前的經驗學到教訓、無法承認原先的判斷與最後的結果有所不同,他們將忽略隱藏在這些事背後,真正需要被檢討的問題。直到下一個決策時刻,他們仍然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四、內在偏誤:別讓情緒影響判斷
附帶情感地傳遞資訊,有時也能幫助大腦快速作業。但如果被情緒凌駕之上,同樣會影響你做出錯誤的決策。內在偏誤是指,你的感知會扭曲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看法,而無法做出客觀判斷。例如正向情緒可能會讓你高估能力,擴大潛在價值。對你而言,感覺好的人事物讓你覺得較有意義,也會被獲得較多重視。相反地,負面情感使你容易放大風險,或忽略那些你認為不重要的事務。
做決定時不被情緒左右,說起來雖然容易,但人往往在許多情況下,仍會受到主觀意識影響。這時應該先問自己:這件事帶給你什麼感受?是否被先入為主的想法引導?了解到自己的主觀看法,才能避免被情感牽著鼻子走。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