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控制發生的事,但可以決定如何面對
我讀WEDO
2017-10-24
編按:《擁抱B選項》一書從雪柔‧桑德伯格因丈夫的意外驟逝後而展開的人生開始,結合亞當‧格蘭特對於如何從逆境復原的研究新發現,帶我們鍛鍊韌性的力量,穿越黑暗,重見陽光。
絕望的日子,不用正面思考
令人震驚的是,專心作最壞的打算,對我幫助最大。對我而言,預期最糟糕的情況是很容易的事,這是猶太人的老傳統,例如出外用餐時,拒絕餐廳提供的第一張桌子。
但在早期絕望的日子裡,我的本能是盡量正面思考。亞當卻給我相反的建議:不妨想想看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糕許多。「比現在更糟?」我問:「你在開玩笑嗎?怎麼可能更糟呢?」他的回答讓我立刻明白了。「大維有可能開車載著孩子時心臟病發。」哇!我從沒想過,我有可能同時失去他們三個,我心中立刻湧起無限的感激,我的孩子還健健康康地活著——而感激之情也沖淡了一部分悲傷。
該如何陪伴面對挫折、失去的親友?
全世界都一樣,大家都避談壞事,就像房間裡有隻大象。(大家都看得到,卻都保持沉默) 大維過世甚至兩個月後,大家碰到我時完全不敢提。我知道,因為以前我也是一樣,換作是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所以乾脆什麼都不說。有時候大家不談是不想喚起別人心裡的痛苦。但亞當很確定朋友其實想和我談一談,卻不知道該如何啟齒。
我曾覺得愈來愈孤單、跟大家愈來愈疏遠。所以我開始動筆寫,把我想跟別人說的話寫下來,也試著點出那個大家避談的話題,房裡的那隻大象。我寫的東西後來變成我Facebook的貼文,上面寫著:「別再問我好不好。」「你好嗎」這類的問候,即使出於最大善意,聽起來真的蠻冷酷。
「你好嗎?」噢,我先生剛剛過世,我能多好嗎?與其問「你好嗎?」,可以換說「你今天好嗎?」「你今天好嗎?」這句話簡短地表達出「我知道你正在經歷痛苦」。
教養出有韌性的孩子
大維過世時,我最擔心的是孩子從此不再快樂。從墨西哥回家的路上,之前即使最可怕的噩夢都沒有包含接下來要發生的對話。「你要怎麼樣告訴七歲和五歲的孩子,他們再也見不到爸爸了?」
我的孩子雖然因為無法挽回的失去而飽受折磨,仍然算是幸運。許多心碎的孩子卻不是如此。在台灣,每十二個孩子就有一個孩子屬於貧窮家庭,在美國,每十個孩子中,就有兩個孩子過著貧困的日子。單親媽媽撫養的孩子有43%生活貧困,還有兩百五十多萬個兒童的父母入監服刑。許多孩子面臨嚴重疾病,備受忽視、虐待或無家可歸。由於這些孩子飽受傷害、生活匱乏,可能也阻礙他們的智識、社交、情緒及學業上的發展。
我從亞當那裡學到的是,韌性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格特質,而是一輩子的功課。
要提升孩子的韌性,端視孩子擁有哪些機會,以及他們與父母、照顧者、老師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先從幫助孩子培養四個核心信念做起:
(1)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2)他們能從失敗中學習;
(3)他們很重要;
(4)他們擁有可依靠、也可分享的真實力量。這四個信念會對孩子產生實質影響。
"我們都會面對失去,
失去工作、情感、家庭、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悲劇或挫敗,總會發生。
問題不是何時發生,而是我們都該學會如何面對。"
韌性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也來自於外在的支持力量;來自於感激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也來自於面對糟透了的情況仍挺身而進;來自於分析我們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也來自於純粹接受悲傷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有辦法掌控一切,但也有些時候,我們遠比自己想像的更能掌控。我學到當人生將你拖向水底,你可以奮力一蹬,破出水面,再次呼吸。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