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如何做好商業分析:MBA與產品經理的關連性

GaryHsia
2017-12-11
如何做好商業分析:MBA與產品經理的關連性
圖片來源 : Photo-Mix
幾次與一些中小企業老闆及微企業創業主訪談溝通之後,筆者發現到一個現象:「在談到公司的新產品及核心技術時,老闆們總是口沫橫飛、滔滔不絕的闡述該『神器』的所謂『優規』…,只要筆者將話題切入到市場及經營管理面…通常氣氛會突然『冷卻』下來…」,似乎在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sis)上找不到共鳴…。
所謂的商業分析,就是在專案開始前,必須先了解公司現在是如何運作、未來期待達到的目標、以及要從現況到未來目標必須做哪些改進或變更等。

MBA:有效提升您的商業分析能力

兩年學制的MBA課程,源於一九六0年代的美國。這種課程通常被分成三個部份:
核心課程(Core Courses):第一年為密集修課,所有的課程都是必修的,範圍囊括所有基礎的管理功能領域(Functional Areas),例如:會計、財務、行銷、策略管理…等等。
暑期實習(Intern):在暑假來臨以前,在校方的協助下,每位學生開始向企業界/工業界申請實習。這項實習對入學前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或是想藉MBA學位轉業的學生特別重要。兩、三個月的實地體驗,不但可以取得學分,還能在風險全無的情況下,驗證未來理想工作的真實情況。
選修(Electives):通常最後一年的課程是由學生自由選修的。想進入行銷市場的人可以多修一些與行銷有關的課、想往財務金融界發展的學生可以多選一些財務和金融方面的課。
目前美國大部份頂尖MBA 商學院採用這種方式。在歐洲,則只有少部份的商業管理課程是兩年的,其中包括:牛津的M.Phil(M.Phil是一種介於碩博士之間的學位,台灣官方把它稱之為副博士)、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鹿特丹管理學院(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的IESE(Institute of Higher Business Studies)商學院。一直以來,MBA只要是歐美名校出身,幾乎就是多金(10萬美金起跳)的代名詞,金融圈往往成了就業保證,也培育出不少知名華爾街金童(股票分析師、基金經理人…)。
相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產品經理除了必須是一位熟悉產品管理(Product Management)制度的專業人士之外,還得了解複雜的產品組合管理(Product Portfolio Management)、財務報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管理會計、市場行銷…等,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成功扮演好公司技術(產品)與顧客需求之間的橋樑」。者相信MBA的相關課程,應該是產品經理所不可或缺的知識。對於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消費性產品的產品經理(品牌經理)來說,由於需要有很強的管理與行銷技能,為產品建立強大的品牌認同,因此更需要有MBA學位。

結語

正如同多數學員在課程當中有感而發的說:「為何公司的新產品流程經常是『倒著走』呢?!難怪開發出的產品多半不成功!」筆者以為:除了台灣以代工為主的思維加上多數公司的負責人、創業主大多是技術出身有關之外,MBA與產品經理的有效結合,相信是新產品成功的唯二法門。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筆者強烈建議:勢必讓自己有機會參與MBA(EMBA)課程,除了一方面累積人脈之外,更能學習到:如何運用MBA管理的知識,去領導新產品團隊邁向成功。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PM Tone產品通」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