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學會平衡,忘掉腦海裡自我批評的聲音

我讀WEDO
2017-12-19
學會平衡,忘掉腦海裡自我批評的聲音
圖片來源 : ElisaRiva
編按:《人生本來就塗塗改改》一書蒐集「從錯中學」而尋得人生前進動力的25個真實故事。本故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威克是國際頂尖學者,長期研究「成就」以及「如何幫助人們成功」,同時也是暢銷書《心態致勝》(Mindset)作者。
我踏出大學校門的第一份工作,還有二十二年後的另一份工作,都犯了相同的錯誤:懷疑自己。 
《紐約時報》推出有名的培訓方案「寫作計劃」有關。計劃參與者除了文書工作,也有機會寫報導文章,約十八個月後會進行評量,如果報社喜歡報導,計劃參與者就能獲得短期的報導工作,如果在這份短期工作表現優秀,還會進一步被報社錄用成為記者,這當然就是參與計劃的最終目標了。 
我很喜歡《紐約時報》,能獲得這份工作讓我雀躍不已,但興奮之情全被負責計劃的女士澆熄了:「妳是被錄取了沒錯,但其實妳跟其他人程度差很多,編輯群認為妳必須比其他人加倍努力,才可能成功。」她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妳雖然寫過很多專題報導和評論,但寫政經時事類重大新聞的經驗不多,我們認為妳應該努力多累積報導重大新聞的經驗。」但我卻把這番話解讀為是羞辱,而不是挑戰,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覺得他們不喜歡我。

遭受打擊,也未必會倒下 

離開《紐約時報》後,我開始當自由作家,一開始沒有接到太多工作,九○年代初期,我的事業才開始起飛。
二○○六年,我已經出了好幾本書,當時《紐約時報》請我寫線上專欄,原本是我在部落格裡寫自己的日常生活,《紐約時報》的編輯柯林斯(Gail Collins)想把它變成固定專欄。這簡直比美夢成真還棒:我居然成為《紐約時報》的一分子,有自己的專欄,。 
二○○九年冬天,我得知《紐約時報》不再和我續約後,非常震驚,信心被大大打擊,我通常不是會因為挫折而消沉的人,但這一次,我彷彿掉進了黑洞。
失去專欄的工作時,我當時正在閱讀心理學家麥德琳.雷文(Madeline Levine)的書,一開始就敘述一個女生一直努力想進入某所大學,結果沒被錄取時,整個人洩了氣,消沉地賴在床上。這個故事和我當時的情形實在太像了,我心想:「這個故事真是發人深省,告訴我們不該用外在的東西衡量自己的價值。
我慢慢開始振作,厭倦了腦中不時浮現的否定、消極的聲音、厭倦了一天到晚穿著瑜珈褲,都不打扮。女兒也是讓我重新振作的功臣之一,她對我說:「媽,妳夠了,再繼續這樣下去,實在很可笑。」我開始跟人交談,重新經營對我而言重要的人際關係,逐漸走出黑洞。 
我的新書對家中有心理問題小孩的家長普遍抱持的觀念和做法提出質疑:家長和醫生是否太急也太仰賴藥物來解決孩子碰到的問題?書在二○一○年出版,大約就在《紐約時報》停止和我續約的時候。銷售量不如我的前作。
但意外的是,寫這本書成為我職涯中收穫最大、最獲肯定的經驗。我受邀到全美各地演講,家長、教育界人士、醫生、心理健康專家都很喜歡這本書,書還贏得三個獎項,在那之前我的書從來沒得過獎。

把握機會,把每一天當成學習的機會

後來我繼續擴充自己的領域知識,並得到卡特中心的研究獎金,進一步做這方面的研究,並撰寫了一本書的提案,打算研究美國的「問題兒童」概念史和兒童精神病治療史。 
這些經驗讓我不再那麼想建立自己新聞工作者的名氣,而是想做能幫助別人改變生活的工作,為他們提供有益的資訊,讓他們不再感到那麼孤單無助。
我不能說:「我已經從我的經驗學到了很多,並且徹底改變了。」這不完全誠實,我仍然是原來的我:期望獲得外界的評價,有時對自己很嚴苛。但我已經學會平衡,忘掉腦海裡自我批評的聲音。我也變得對自己和他人更寬容了。
但願我在《紐約時報》時能對自己說:「儘管那位女士說我的能力比其他人差,但仍然是個很棒的機會,我要把每一天視為一個學習。」 

我學到的事

在任何環境,永遠要思考學習的可能性,職涯初期的工作通常不會很理想, 所謂的學習,也可能只是要你從人類學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或者看看人們 做事的方式,有什麼有趣、值得你思考的東西。
如果你還是無法驅逐腦子裡浮現的自我懷疑和自我批評,那就找一些紓解的方法,例如走出戶外,運動,和朋友聯繫

 

 

延伸閱讀

建立工作動機,就能提升快樂和產能

原文出處

我讀WEDO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