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三張充氣床墊,撐起橫跨全球三百萬房源的大帝國。《Airbnb創業生存法則》分享Airbnb如何打造平台商業模式,如何撐過管理書不談、草創後不斷救火的發展階段。不只是罕見的共享經濟成功案例,更改變了整個產業與我們的生活方式。
跟公司一起超速成長
Airbnb的故事中最獨到的特質之一,不是突發奇想的創業怪點子、和立法機關的對立,也不是用戶群的迅速成長,而是創業團隊(尤其是執行長)完全欠缺傳統的管理經驗,還有他們必須以多快的速度,學習如何領導一家超大企業。
矽谷的歷史中充滿了創業者離開公司,或是公司成長到某個規模後,因權力鬥爭、金錢糾葛、性騷擾事件或各種原因而分家的實例。但切斯基、布雷察席克和傑比亞卻很不尋常,他們創業至今九年,三人依然合作無間,一起操控這台急速升空的火箭。
我訪問過的人之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在目前的科技榮景或任何科技公司中,找到類似的創業三人組。這些年來,他們擔任的角色也隨著個人優勢而持續演變,如今已和早期大不相同了。過程並非一路順遂,但他們在毫無經驗的狀況下設法跟上步調、學習領導這家業界巨擘的方式,也許可以成為培養領導力的新典範。
對身為執行長的切斯基來說,這段學習過程最為特別。他也是三人之中,唯一在創業之初毫無任何商業經驗的人。切斯基說:「之前我對企業經營一竅不通,任何東西對我來說幾乎都是全新體驗。」
但他也沒有時間以傳統的方式學習當執行長。有些執行長是在前任執行長栽培下慢慢接手,有些是從經營公司的某部門晉升為掌舵者,有些是去念EMBA,但這些方法都無法套用在他身上。
就連接受任何正式的培訓也不可能,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公司成長得太快,幾乎每隔幾個月就像蛇脫一層皮,隨時都必須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考驗,還要培養整個企業文化,每個人都需要切斯基提供遠見和方向。Airbnb需要他馬上就當一位稱職的執行長,無法等他慢慢來。
「基本上沒有時間讓你拉學習曲線,」切斯基引用另一位歷史人物的說法:「就像前美國國防部長勞勃‧麥納馬拉(Robert McNamara)所說,正在打戰的人不會有學習曲線,領導新創企業也是如此。」
先找出誰是權威!找對源頭就可加速學習
切斯基已經具備兩個讓他迅速蛻變成領導者的關鍵技能:在RISD求學時,他就很擅長領導團隊;另外就是他有近乎病態的好奇心。至於他如何迅速學會其他的必要技能,基本上是靠著一群專家導師,大量吸收前輩的經驗。
不過,任何執行長都可以向大師請教,切斯基的請教過程則是一種類似強迫症的學習,永無止境,而且有條有理。他說他的學習方法是「直追源頭」:他不是找十個人討論某個主題後,再綜合他們的意見。他的方法是,先花一半的時間了解誰是權威,再直接去找那個人求教。他說:「只要找對源頭,就可以加速學習。」
他從Airbnb草創時期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一開始他每週都去找賽柏和Y Combinator的葛蘭,後來他每週都會在洛可斯餐廳和紅衫創投的麥卡杜共進早餐。接下來,Airbnb取得第二輪資金後,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霍夫曼、安德森、霍羅威茨等矽谷的指標人物,這些人在矽谷創業方面都是大家眼中的大師。
之後,隨著Airbnb愈來愈成功,創辦人能接觸到的頂尖人物也更多了。切斯基開始針對特定的專業領域,徵詢專家的意見。例如,向Apple的強尼‧艾夫(Jony Ive)請教設計,向LinkedIn的傑夫‧韋納(Jeff Weiner)及迪士尼的鮑勃‧艾格(Bob Iger)請教管理,向Facebook的祖克柏請教產品,向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請教國際化拓展以及授權女性領導者的重要。
切斯基的學習法有一大關鍵原則:尋找專家時,要發揮創意,而且要在意想不到的領域找尋權威。當然,切斯基站在特別有利的立足點。他可以接觸到很多頂尖人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聯繫強尼‧艾夫、祖克柏或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但切斯基堅持,無論地位高低,你永遠可以找到良師益友。
他說:「我以前當設計師、失業的時候,也是跟很多人見面,我不怕丟臉。」他指出,事實上,當初失業時就算有機會請教那些頂尖人物,也還不見得對他有幫助。「在那種情況下,我在對話中無法回饋什麼。重點是你要挑至少比你領先兩三年的人。」紅衫創投的林君叡說,很多執行長也有類似切斯基的人脈,卻沒有像切斯基那麼成功。他指出:「我覺得人脈很有幫助,但那個人本身必須要有潛力才行。」
另一個關鍵的請教對象就是巴菲特。
切斯基和巴菲特曾稍微討論過如何在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舉行年度股東大會期間,為奧馬哈市(Omaha)擴充足夠的住宿地點。每年的股東大會就像投資界的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吸引四萬多名股東湧進奧馬哈市,擠爆當地的旅館。但切斯基也想把巴菲特列為請教對象,所以他主動找上巴菲特,問他能不能去奧馬哈跟他共進午餐。
巴菲特答應了,結果那場午餐持續了四個半小時。切斯基說:「本來我以為只見面一小時。我們在他的辦公室裡聊了一小時後,他說:『我們去吃飯吧!』我說好啊,原本我還以為剛剛那一個小時就是午餐。」那一次見面,切斯基最大的收穫是:不受雜訊干擾很重要。回程路上,切斯基把那天的經歷寫成四千字的概要,發給他的管理團隊。
極度的好奇心,隨時可望吸收新知
認識切斯基的人幾乎都普遍認為,他有極度的好奇心,隨時渴望吸收新知。
切斯基除了熱愛學習,也熱愛分享學習心得。例如,拜會巴菲特後,寫下四千字心得,寄給員工,這種事情很常見。二○一五年起,多數的週日夜晚,他都會寫一封信給全體員工,談他學到的新東西或正在思考的議題,或是他想傳達的原則。
他說:「在大公司裡,你必須很擅長演講或寫作,因為那會變成你的管理工具。創業初期,只有四個人圍著一張餐桌,所以互動方式不一樣。」他最早寫給員工的長信,是一篇連載三週的文章。那篇文章的主題也很貼切:如何學習。
切斯基顯然先天就有超凡的專注力。
葛蘭說,驅動公司創辦人的動力,通常不外乎是財富、影響力和功名,但驅動切斯基的動力不是那些東西。「他不是在為自己而努力,」葛蘭說:「我是說真的,我看過那麼多創辦人,實際數量有數千人之多,我可以分辨出投機者和信念堅定者。對切斯基來說,他追求的完全不是金錢或名聲。」所以葛蘭說,切斯基可能不適合去做其他公司的執行長。
「他是那種真心相信自己的理念,並領導大家去做那些事情的領導者,所以你無法隨便挑一家公司,叫他去當執行長。」
巴菲特也感受到這點,他說:「他是真心相信自己做的一切,我覺得他即使不拿一毛錢,依然會繼續做下去。」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