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搶先看》培養質問力,從培養頂尖人才思考起
大前研一
2018-05-11
在日本只要一說到學生學力低落、負擔過重,大家就會立即批判政府,要政府做出改善,認為問題都出在政府制度上。事實上,批判並不能解決問題,大家應該要先問:「日本今後的教育目標是什麼?」而在回答這問題之前又必須先思考:「什麼是日本社會未來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因為了解這個趨勢後,才會知道該培育什麼樣的人才。
究竟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那麼,今後的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與技能?我想這是文部省和反對派人士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說文部省是製造人才的機構,那麼文部省的當務之急就是先思考什麼是他們要製造的商品,有了這個概念才能確立所有的生產計劃。然而,這些負責教育大計的人,卻沒有這樣的商品概念,教育審議會只會將心思放在當用漢字該放入哪些字、英語教育要從小學開始,以及入學應改在九月這些枝微末節上。
教育應該要先問國家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到底是要培育IT人才,還是英語人才?還是我一直強調的具備解決問題的思考性人才?我希望大家能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再來談教育。那麼,日本現在到底欠缺什麼樣的人才?
「異才」的培養需求
我認為日本現在最需要所謂的「異才」。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日本目前最欠缺的就是具有創造力的特色人才。因為未來的資訊社會將是由少數人才掀起劃時代的革命,創造世界潮流。例如,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視窗軟體,就是受惠於一小撮人的智慧革命。在工業化時代,如果能培養愈多大量生產的人才,也就是均質化人才,對國家就愈有利,這也是日本國力曾經盛極一時,文部省不斷培育均質化人才的原因。
但在資訊時代裡,與其提高國民整體的平均素質,還不如在一百人之中,培育出一位才華出眾的人才來得有競爭力。我並不是在說什麼樣的社會才是好或是壞,而是當我們在問二十一世紀是由誰支配的世紀時,就不得不承認二十一世紀將會被幾位聰明絕頂之人所掌握。例如,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創辦的微軟及其相關企業的總市值就已經超越了南韓的GNP。就算國民平均數值較其他國家高,但如果所有人都在平均數之內,日本也只能跟從別人的步伐前進,無法培育出創造時代革命的人才或優秀的領導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後的教育重心應該放在如何在五十人的班級中,培育出一到兩位的頂尖人才,使其潛能徹底發揮。那麼日本的文部省到底有沒有能力培育這樣的人才?答案是沒有。
教育體制上的限制
日本文部省基本上一直沿用明治時代的教育政策,長期遵從年齡分班、九年義務教育這個百年教育制度。二次大戰前的教育政策還很有彈性,會將學校分成高等小學和中學,讓資賦優異的學生參加跳級考試,但是戰後卻拘泥於所謂的平等觀念,堅持所謂的均質化教育。日本文部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努力提升學生的素質,讓全班五十人的學力都在平均之上,致力消除學習落後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教育方針總是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設計。
這個教育政策其實充滿矛盾,與時代格格不入。但最大的問題是,日本的文部省到底有無改革能力?我認為基本上是沒有。培養天才的唯一方法,就是及早確認資質優異的學生,然後進行一對一的個人教育。日本文部省是根據小學、中學、高中來規劃課程內容,也就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授課,音樂課和美術課也是如此,然而,這卻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論是音樂天賦,還是美術才能,其實都和年齡完全無關,有藝術天分的學生只要給予正確指導就會有驚人的發展,因此,應該要讓這些資賦優異的孩子在小學時期,就接受比大人還深的課程訓練,現在文部省針對一般學生施行的漸近式課程規劃,根本不適合資賦優異的孩子。
總之,不論是文部省制定的教育方針,還是文部省本身,都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如果只是稍加改變課程規劃的方式,我想還是不可能因應時代的需求。(本文摘錄自《
質問力》第五章,天下雜誌)
書籍介紹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大前研一
1943年生於日本福岡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班畢業後,進入日立(HITACHI)任職;1972年進入麥肯錫公司,歷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亞太地區會長及總公司董事等要職。1995年離開麥肯錫。現為商業突破(Business Breakthrough)研究所大學校長、大前 & Associates公司董事長、攻擊者商業學校(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校長,並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澳洲龐德大學(Bond)商學院、韓國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任教。
延伸閱讀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