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辭職的原因不同,其中比例最高的理由是「職場的人際關係」。待在人際關係不佳的職場裡工作,可想而知,每天都很煎熬。
不少下屬抱怨「我跟那位課長合不來,所以我想到其他地方工作」、「我心裡好痛苦,好想早點辭職」、「工作環境的氣氛很糟,讓我沒辦法好好做事」,主管若能早點發現下屬的心情,或許就能降低離職率。
主管不能只在意業績,也要把心思放在跟下屬的溝通上,觀察下屬的表情、注意下屬的言行舉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主管與下屬若溝通無礙,就能讓職場氣氛更加活絡。首先,主管要做的是熟悉下屬心理,巧妙管理下屬。
主管的首要之務就是關心下屬
二○一一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我率領的部隊在地震當天就被派到福島縣協助救災。在重大災區進行救援,對救災人員往往是莫大的精神與體力負擔,因此幹部與下屬之間若能心意相通,對維持部隊運作有很大的幫助。指揮官最重要的是統御力,讓隊員可以真心服從自己的命令,這是部隊成功達成任務的關鍵。
如果隊員質疑指揮官的命令,部隊就會失去行動力,唯有信賴關係才會讓下屬遵守上司的命令,有鑑於此,平時我不只讓下屬多了解我,我也很努力的了解下屬。
了解下屬最重要的是平日要「關心下屬」。人時常忽視自己沒興趣的事物,即使該事物近在眼前也視而不見。天下最悲慘的事情就是沒人注意自己。因此請對下屬發出「我在注視著你」、「我在看著你」的訊號吧!只要這麼做,自能蒐集下屬的資訊,記住對方的一切,建立良好溝通。
主管跟下屬相處時要主動開話題
主管平時就要與下屬溝通,這一點很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好溝通?方法之一是自己先開話題。有些下屬光是與主管處在同一個空間就很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麼。這個時候我會主動與下屬說話,打開話匣子。
例如:我會先說:「我昨天去看現在最流行的○○電影,覺得很好看。你平常看電影嗎?」接著下屬回答:「喔,那部電影我也看了!」就這樣開始聊起來。若不主動與下屬說話,下屬絕不會敞開心房。偵訊嫌犯也是同樣的道理。
偵查員主動聊起自己的事,逐漸打開對方心房,就能讓對方說真話。若讓犯人覺得「不想跟這樣的刑警說話」,對方絕對不會吐實。辦案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信賴關係,這是挖掘真相的大前提。
我相信你身邊也有讓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的人。這樣的人通常不太會講跟自己有關的事情。正因為他自己不說,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會營造出難以親近、不知道該跟他聊什麼的感覺。
從長遠來看,不讓別人了解自己是一件百害無一利的事情。因為對方很可能誤解你,以錯誤的眼光看你。正因如此,你要不斷談論自己,讓對方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而吸引人的話題不是成功經驗,而是「失敗經驗」,只要適時主動分享,下屬就會對主管敞開心房。
主管要試著完全信任下屬
基本上,下屬正是因為受到主管信賴才會努力創造好成績。
我還是刑警時,經常在偵辦案件的過程中審訊犯人。遇到重大案件,必須偵訊的相關人員相當多,因此警方會派多名偵查員同時調查。在著手審訊之前,主管會召集刑警說明案件,此時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張任務一覽表,從這張表可以知道被分配在哪一組並執行什麼任務。
偵訊案件主角的通常都是辦案技術最好的刑警,但將第二重要的犯人交給誰偵訊,即代表現場指揮官對那個人的期望很高。簡單來說,從任務分配即可看出主管對每個人的期望。
審訊過程有時會遇到堅持不吐實的犯人,甚至要花好幾天的時間,其實對偵查員來說的精神負擔相當大。如果其他犯人認罪,唯有自己負責的嫌犯不願意說出實話,此時偵查員常常會陷入「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認罪」的壓力。
另一方面,案件指揮官也會開始焦急,想知道「還要多久才能讓嫌犯認罪」。如果偵查員一直問不出結果,也會擔心「主管會不會換其他刑警偵辦此案」,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主管對下屬的信任度。有時候案件指揮官會進入正在審訊犯人的偵訊室裡,直接對犯人提問。但這樣的做法是一種不信任下屬的表現,我在當指揮官時絕對不做這樣的事情。要是主管問出案情,會讓偵查員無地自容。
無論如何,偵訊室的主角是偵查員。因此我會以「無論結果如何,責任由我來負,這個案件交給你了」的態度管理此案。這就是建立下屬與主管之間信賴關係的方法。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