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 陳思傑 Jesse Chen 私訊我提到是否能兩人合作,兩人寫類似的主題,然後互相在文章中串聯介紹對方,小女子我受寵若驚,這件事又很有趣,當然直接答應了呀!
思傑提出的主題是「工作模式」(原來我在大家心中的定位,是寫工作與職場的作者呀!),我不太理解這具體來說是什麼,他說:「 因為我是一個很容易分心、無法只做一份工作的人,想講我怎麼在職涯選擇上利用自己的缺點轉成助力,我整個職涯幾乎都是同時做兩份工作,然後讓不同工作中學到的事情運用在其他工作中。」
他這麼一說,我心中也立刻浮現之前我一直認為的「缺點」(也是被S姊念了又念的缺點)--無法專注。我很開心(疑)地跟思傑說,我也是一樣的人耶!
我有多不專注呢?
看我Medium寫文就知道了吧XD
職場PM策略科技史UX看書心得生涯規劃遊戲化農場文破解,連買房跟考大學文都有了,我一開始真的沒有想要發散到這種程度啊啊啊~~~也難得我的讀者們總是不離不棄,這根本違反行銷TA要清楚精準的法則,所以我至今都還很搞不懂我的讀者啊啊啊~~~
大學時我主修財金,輔系社會,去修法律系的課,最後在電機系的課找到當PM的人生職志。
做行銷時我關心產品的技術與設計,做產品時我關心市場策略,做軟體時我關心硬體,做監控時我關心電商、新創、趨勢,還開了個Medium什麼都寫。
我的電腦Chrome視窗tab總是滿滿的,滿到看不太出來每一頁是什麼(覺得網頁Tab有個設計很棒--每個網頁都會有一個小icon,讓我知道那是什麼網頁,完全符合使用者痛點的設計!)
這些爆炸的頁面是怎麼來的呢?
在工作上,若是我有一個任務,或是我想做一件事,我會希望蒐集足夠多的資訊,所以會先Google,一開始可能列A/B/C數個我想了解的關鍵字,但是在看A資料時,也許在裡面又看到了D關鍵字,或是一些參考合作網站,我又會點過去看,到最後我研究的主題就會變得超級擴張,有時開到自己都忘記了,過一段時間就要去關關關視窗,關的時候又開始讀起來,根本無窮迴圈!
問題是這些資料也未必是工作上立即用得到的,而且非常耗時間,我在第一間公司加班加到不行的時候就常被S姊念,認為我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我應該捨去許多沒必要的研究與準備,要不然加班是自找的(好狠><)。
我其實一直努力要讓自己變得更專注,有段時間我連登入Windows的密碼都是 Evonne####Focus! 之類的密碼,希望看能不能催眠自己一下哈哈(這到底什麼怪方法(抓臉))(但其實這含英文大小寫/數字/符號,還很好記,我當時得意洋洋!)
我用了許多方法讓自己專注,除了剛剛的白痴密碼法之外,其他的蠻有用的來分享一下。
讓自己更專注的方法
1. 之前文章提過的,若是開工前的準備,Google我只會只看第一頁有出現的資料,因為根據80/20法則,大部分的流量應該在集中在前幾個網頁,若連第一頁都上不去,大概也不是太有用的資料
2. 給自己放死線引爆點,在引爆點之前不去碰那個主題,這我們從學生時期體驗到現在應該不用我多說了(爆肝亡)
3. 先設好「框架」,也就是把「申論題」,變成「問答題」,把「問答題」,變成「填充題」
什麼意思呢?我在開始找資料之前,會先列好幾個問題,是針對這個任務,我必須要去釐清的項目,然後用簡單的問答或填充呈現,這樣我去找資料時,就較能聚焦在這些「必須要有」的資訊上。
例如當我要規劃一個產品的市場策略,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就會開始列一個表,例如競爭者是誰,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合作者是誰,我有那些通路等等,先只專注找這些問題填答案,就能很快對這個問題有個全貌。
至於「到底要問什麼問題」呢?一開始漫無目的地問也會發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常要做check list,有些基本一定要釐清的問題,直接查表又快又不會遺漏,另外,很多看似八股的商業框架,其實是很好用的檢查清單,例如行銷4P--產品(Product)、價格 (Price)、推廣(Promotion) 、通路與配銷 (Place&Distribution),跟著這四個項目一個個問問題下來並找答案,可以非常有效率且精準。
簡單地說,從0到1是困難的,但是從1到多就簡單很多(不過從多到「完整」或「巨量」,就又是另外一個課題…..)。
4. 離開座位讓自己冷靜一點XD
我想我同事應該都覺得我很怪,因為我每一個小時,都必須要離開座位上廁所或走走,因為當你太沉浸於工作,有時早已只記得做事,忘了原本的目的,從外太空早已發散到內子宮了還不自知,通常上個廁所回來我看著螢幕就會想,我剛剛到底查這個幹嘛?(果斷關掉)
不專注的好處
專注是我一直努力的課題,但是當我到了瑞典監控廠商之後,突然發現,之前在新創公司被S姊念的不專注的研究內容,卻是該公司、該職位非常需要的知識,所以在幾次會議中我清楚提出相關論述的時候,立刻就贏得了老闆與同事的信任,這完全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才驚覺一個職場上的陷阱--常常我們在當下把工作做得非常完美迅速,但那些內容,究竟是只在該公司、該專案有用,還是是能帶著走,適用到其他專案與公司的知識與經驗呢?那些開展出去的內容,可能在當下的工作用不到,但是它卻能逐漸補齊你對一件事的觀點和全貌認識,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有突然叮!融會貫通(科南貌)的時刻,所謂的專注還是發散,其實也不過是視野遠近的差距罷了!
再進一步思考,不專注、勇於跨界,其實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從財金系畢業變成科技業PM,讓我在外商得到公司器重,讓我從監控跨到電商,讓我現在經營了個Medium,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對某些人帶來一點點影響力,甚至我Medium上很紅的文章,都不是我一開始計劃要寫的,如果不發散,也許我的Medium沒有這一天。
所以,那就接受自己的缺點吧!也許缺點放遠一點來看,並不是缺點,自然界中,生態浩劫之後能存活下來的,可能也是什麼都吃、到哪裡都能活的物種呀!(絕對不是在說自己是蟑螂!!)
但我想強調,可以不專注,但是不能沒有優先次序,也要從中淬鍊出實際帶得走的經驗,這就叫做「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吧!如果為了發散出去的額外嘗試,而影響了自己原本最重要的事,那就得不償失了,就好像Google允許員工用15%的時間做工作以外的研究,很多人會把重點放在「可以做工作以外的研究」,但限於15%也是重點啊!
若要超過15%,對我來說,我比較自虐一點,就會開始犧牲我休息的時間來學習嘗試,決不會影響到原本的85%,畢竟學習與嘗試的開心真是無與倫比,一試就上癮,自己選的,就欣然接受囉!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