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快樂多少才夠?能不能剛剛好就好

我讀WEDO
2018-08-12
快樂多少才夠?能不能剛剛好就好
圖片來源 : pixabay
編按:財富的價值不在金錢本身,而在於支援「讓你快樂」的各樣需求。理財專家艾貝與福特在《多少才夠?: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教你用正確的方法,補足財富資源與人生目標間的落差,享受夠用、夠花、夠快樂的人生。

弄清自己的價值觀

成功的人,幾乎沒有例外,都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觀。拿傳奇性投資家巴菲特做例子,他的信念看來是立基於中庸、平衡、謙恭與常識。這和美國零售業大王,山姆.華頓(Sam Walton,量販店沃爾瑪創始人)的人生哲學有相當程度的雷同。
同樣身為大富翁,至今仍自己開著後半截敞蓬的貨卡,他並不是裝腔作勢,而是因為這代表他的出身。他就是這樣子的人。
巴菲特堅持走自己的路,避開同儕壓力及消費主義陷阱的能力,落實在各個不同層面的行為上,不盲從投資趨勢,也不追逐流行風尚。《真實的華倫.巴菲特—賺錢大師的投資管理聖經》(The Real Warren Buffet)一書的作者詹姆士.歐洛林在書中特別強調,巴菲特一生多麼遵守一致的行為準則。
「巴菲特沒有羊群心態,他不會在群體中尋求避風港,因為他覺得不需要。他不會看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孤立一人不會讓他感到害怕,向來都不會。這正是為什麼當市場沒有價值的時候,他能有決心走開,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在孤獨中嚴守邏輯而自豪。」
歐洛林繼續寫到,「巴菲特念高中時全年就只穿一雙球鞋,連下雪時也如此。『那時我們大多數都努力想和別人一樣』,他當年的朋友回憶說,『我想他就是喜歡和別人不一樣』。多年以後,買西裝時總會一次買五套樣式相同的西裝。」

明辨對你真正重要的體驗

快樂及得以自我實現的人都知道,有哪些人生經驗值得珍惜重視。他們也明白,要事先知道哪些事能讓自己快樂並不容易,因此會運用像是嘗試錯誤或是「試了再買」的方法。請看以下的例子:
用餐的選項:
  • 在昂貴的餐廳吃晚飯。
  • 和同事共度不花大錢卻很歡樂的夜晚
  • 在家裡和死黨一起下廚、共享晚餐
你會選擇哪一項?為什麼?
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你的答案也會根據一些原因而改變,例如答題的時機,以及誰是詢問者。但不論是哪一種答覆,都會跟你所處的環境和身邊的人有很大的關係,卻和費用無關。
寫日記正是能將這樣的概念融進生活中的簡易方法。每天結束時,把一天中讓自己感到特別快樂與沒多大差別的事情記錄下來。特別記下哪些花費讓你感到快樂,而哪些則一下就忘了。可以用一個週末來試試看,這方法不消幾天工夫就會對你如何花時間和金錢產生很大的衝擊。
誠實評估各種不同的經驗,下水前先試試水溫並不難。以此實際的方法了解自己真正珍惜的是什麼,以及什麼是應該花費與負擔得起的東西。
著重內在而非物質上的需要心理學教授凱瑟發現,人生如果要順利的話,一共有四種需求必須被滿足:
  • 安全感與食物。
  • 勝任感、掌控感與自尊。
  • 與外界的聯繫。
  • 自主性及可信賴感。
當這四種需求都被滿足後,快樂與生活的品質就會提升,反之就會降低。
安全感與食物指的是我們需要食物、住屋,衣服及安全的感覺。這大部分都是物質,一旦缺乏生活就會相當痛苦。但對西方社會的大部分人來說,這些需求大多已被滿足。
勝任感、掌控感與自尊指的是有能力做好想做的事,以及獲得自認有價值的東西。
與外界的聯繫指的是和別人的連結。已經有充分證明顯示,人類需和同類維持親密關係。所以,悲哀與孤獨才會經常被連結在一起。
自主性及可信賴感牽涉用心投入生活中的事物,而不僅是完成交辦事項。我們應當努力爭取以自己的方式,去體驗生活的各種機會和自由。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