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搶先看》3個方法,學習一流人物的職場觀察力
速溶綜合研究所
2018-09-14
觀察能力並非天生,經驗可以幫你
不是所有人天生都會觀察,而與此對應的觀察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觀察力是後天獲得的一種能力,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才能一點一滴的累積和提升,它的基礎是過去的知識和經驗。
新一季「100本商戰名人讀書會」!由謝文憲、許景泰,專訪30位名人,聚焦10大職場主題,分別萃取50本「精實導讀」與50本「名人共讀」,帶你用全面觀點解讀好書!點此立即加入:100本商戰直播讀書會
小廣到職後接到的第一份任務—處理每天數十位客戶打來的諮詢電話。他很慶幸自己大學時,曾經兼職做過電話行銷的工作,累積不少與客戶接觸的經驗和電話交流的技巧,因此在和新客戶溝通時,他表現得十分得心應手。在體會客戶語氣、對話方式的同時,對照自己過去的經驗,推測客戶的心理變化,讓他精準掌握了不少的客戶資訊,最後出色的完成了這項任務。
和其他能力一樣,一旦有過相同或類似的經驗,你的觀察也會變得比之前更為輕鬆、準確和有效率。這就好比是指紋識別,觀察時,將過去的知識經驗和當前遇到的事情放在一起,進行關聯、比對和篩選,從中快速找到應對的辦法。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觀察力的本質就是指紋驗證。
相同的一件事情,對於一個缺乏知識、經驗的人,和一個有豐富知識、經驗的人來說,觀察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在觀察天氣時,如果我們熟悉前人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就可以根據相關常識,透過觀察到的雲霞來分析天氣變化,從而判斷出今日能否出門、何時出門、是否需要帶雨具等;
可是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經驗、沒有相關常識的人來觀察,那麼他得到的回饋只會是美麗的雲霞。 可見,已有的知識對於觀察者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其實,觀察時必然會動用到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只有擁有豐富知識儲備和經驗閱歷的人,才能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也才能達到觀察「力」的高度。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想要累積足量的知識和經驗,除了平時不斷的學習和體驗,還可以多向閱歷豐富的人請教,聽聽他們的感悟,吸收他們的經驗為己所用。做到這些之後,每次的觀察真的就可以像指紋驗證那麼簡單、有效率了。
這是把對手變朋友的最好方法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Marx)曾說過:「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這句話表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 質屬性,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關係和社交活動。身處於職場中,懂得改善人際關係是必須掌握的技能,而善於觀察,即是幫助我們的最好手段之一。
小池和小澤同為公司的得力助手,也是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所以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小池很想改變這種局勢,讓兩人關係和諧起來,所以便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小澤的言行。好幾次,小池發現小澤下班後總是會去健身房,這剛好和自己的愛好相同。於是,健身這個話題成為重建兩人關係的突破點,幫助他們慢慢消除了多年的芥蒂,讓兩人從對手變成了好朋友。
不難看出,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並不困難,只要你肯多留心對方的一舉一動,總能找到其中的突破點。
人際關係常常決定著一個人的工作狀態。如果你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你會保持高效率的做事狀態。相反的,如果你不擅交際,或者總是處於緊張的人際關係中,那麼你很可能會被孤獨、焦慮包圍,工作狀態也會不盡如人意。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觀察:
-
尋找與對方的共同點,以便產生共鳴: 改善人際關係最快捷的方法是尋找雙方的共同點,找到共同語言。例如,很多人在初次見面時都會注意對方說話的口音,並以詢問對方的家鄉來打開話題,如果兩人來自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那麼彼此間就很容易產生共鳴。
-
觀察對方的興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尋找和發現它們。這樣做不僅可以使你更加了解對方,也便於你在交往的過程中投其所好,激發對方的熱情和好感。
-
觀察並模仿他人的做法:面對不擅長對付的人時,觀察能夠應付他人的做法進而模仿,這是快速提升自己交際能力的有效手段。
人際關係的改善不是單憑善於觀察就能做到,真誠、恰當的表達等也很重要,但是不管怎樣,觀察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書籍介紹
作者:速溶綜合研究所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速溶綜合研究所
致力於為讀者提供豐富多樣的輕鬆閱讀,從而增長知識的研究所。我們用圖解的形式,讓更多人獲得更廣泛的知識。由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負責不同專業圖書的圖解製作和研究的工作。讓複雜難懂但又很實用的知識,變成人人都能看懂的圖解,讓每一個讀者都能享受到自我啟發的樂趣,獲得更多的知識。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