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or 到底是什麼?弄懂4件事,讓你找到改變一生的職場導師
SmartM/蘇彥誠
2018-09-27
【SmartM解讀】學習從我們的生活周遭找到職場導師(Mentor),並從他身上學習知識、經驗,才能帶領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並且突破職場的瓶頸。
在當今社會中,想取得成功必須與身邊的人維持良好關係,並且懂得善用身邊的機會。不過,我們仍時常有這樣的錯誤思維:只要我獨自努力奮鬥,總有一天就能成功。事實上,我們若只憑一己之力,將很難獲得成功。因此,學習從我們的生活周遭找到職場導師(Mentor),並從他身上學習知識、經驗,才能帶領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並且突破職場的瓶頸。
本文將介紹「Mentor」與「師徒關係」的意思,以及尋找適合自己的 Mentor 前,我們應該先釐清的幾件事。
1. 什麼是「Mentor」?
一位好的 Mentor 代表著他擁有比我們更高的智慧,而這些智慧是來自於他豐富的「知識」與「歷練」。更確切來說,Mentor 是在某一個領域當中擁有可觀的成就,是一位比自己更有經驗的前輩。因此,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職場Mentor,向他學習特定領域的知識,突破正困住自己的職場瓶頸。
當我們向一位 Mentor 學習,這樣的關係就是「師徒關係」。而一段好的師徒關係是什麼樣子呢?比起 GPS,一位 Mentor 更像是「北極星」。他給我們一個清楚的目標,讓我們自己找出達成目標的路徑,而非為我們規劃好每一條路徑,奪走我們從挫折中思考,獲取經驗及教訓的機會。
2. 如何分辨誰是好 Mentor?
一位真正能幫助自己的 Mentor 相當難尋,而「給予嘗試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真理」,以及「給予好問題而非標準答案」,能簡單判斷對方是否能幫助我們突破瓶頸。
首先,好的 Mentor 不會奪走我們從失敗中學習的機會。相反地,他們知道挫折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可以試著觀察這位 Mentor 是否過度保護我們,不給予我們自由嘗試的空間。
另外,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換句話說,好的 Mentor 只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給予指引,而非試圖在每個領域上給予意見。他們了解自己擅長的地方,也了解自己知識的有限,因此能夠分辨哪些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建議。
最後,比起給予標準答案,好的 Mentor 更喜歡給我們「好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思考,發現自己所忽略的盲點,引導我們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3. 先問自己:「準備好接受指導了嗎?」
我們必須了解,師徒關係就像「雙向道」,再好的 Mentor 若沒有好的學生,這段師徒關係也很難有好的成效。如果我們已經了解師徒關係能來的好處,那麼下一步應該思考:「我準備好接受指導了嗎?」
首先,學習將自己「歸零」。或許我們在職場已經有了一番成就,但是過去讓我們獲得成功的經驗與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在接受 Mentor 指導前,先將自己的舊有思維放下,才能學習用新的觀點、新的方法來突破瓶頸。
此外,我們必須學習「接受批評」。確實,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或者被告知應該怎麼做。不過,我們應該了解 Mentor 的批評並非針對個人,而是為了驅使自己更接近先前所設下的目標。舉例來說,每個運動員都明白,當教練對他們大吼大叫時,大多是為了讓團隊更有士氣,而非教練真的討厭這群人。
4. 「師徒關係」該如何開始?
首先,「定期會議」是建立師徒關係的第一個步驟。我們可以與 Mentor 約定好每週一次固定聚餐,在這段大約一小時的聚餐時間內,談談過去一週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未來一週應該如何調整個人規劃。當然,會議形式也可能是透過網路進行的遠端線上會議,或甚至只是定期的訊息往來。無論如何,信守承諾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約定好固定的會議時間,便應排除萬難參與。
此外,師徒關係應該要有「明確的時限」,例如:三個月或是半年。一旦有了明確的時限,我們會更珍惜這段期間,思考自己到底要在這段期間向 Mentor 學習什麼,而 Mentor 也能更聚焦於我們最急需突破的瓶頸與難題。
最後,在與 Mentor 的第一次會議中,我們應該為這段師徒關係設下「明確的目標」。我們可以試著與 Mentor 談談自己所面臨的瓶頸,並且先提出幾個解決方法與應對策略。接著,聽聽 Mentor 給我們的意見,最後一起為這段師徒關係設下清楚而明確的目標。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