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興趣太多怎麼辦?多向分化潛能者和斜槓青年 Slash

陳韋丞
2018-10-29
興趣太多怎麼辦?多向分化潛能者和斜槓青年 Slash
圖片來源 : pixabay
面對職涯決策時,有些興趣太過廣泛的人,無法下定決心只走某一條路。不過,為什麼非得要照著傳統的職涯劇本演出?為什麼必須捨棄其他興趣?
斜槓青年,是未來職涯模式的一種嶄新可能性。
工業化時代,大量製造與專業分工是追求效率的手段,「專家」名號受到眾人的推崇和吹捧。人們也說: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專注當然是正確的原則,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拼命在很短的時間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然後誤以為自己一輩子都只能做那件事?把職涯當成賽跑,要趕快出發、趕快跑到終點,趕快存一大筆退休金再去休息。
這是傳統框架下的線性職涯思維模式。
有些人用這樣的方式定義成功、訂下目標,卻錯過很多過程中的風景:放棄自己的興趣、失去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無法參與另一半的生活和小孩子的成長點滴。
職涯是一種生活,如果是生活,就是一種選擇。
有多少不同類型的人,就可能會有多少職涯路徑。
Edgar.H.Schein 教授在他的職業錨理論中,統整出八種主要的職業錨定路線。綜觀那些在事業上有高度成就的人,都不僅只於把工作當成生存手段,而是把工作當作屬於自己的事業、或者工作就是他的熱情所在。

工作本身不是做事,而是他們選擇擁抱的生活

Emilie Wapnick 在2015年TED的演講提出「多向分化潛能者」:他們是一生中擁有廣泛興趣和工作的人。他們不想被侷限在某一個職業,因而在傳統的職涯決策中感到痛苦。
多向分化潛能者的概念引起龐大的迴響,目前演講的瀏覽人次已經超過400萬人。
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Marci Alboher 就提出類似的職涯想法──斜槓青年 (Slash)。他預言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模式,而是期盼選擇一種多重職業的生活。
他們會在自我介紹用斜槓「/」來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因而稱為斜槓青年。例如:隱者,職涯規劃師/心理測驗研發人員/講師/作家 (自己說)
斜槓青年通常是以興趣和熱情作為其他職業身分的切入點,為了經濟因素而兼差或經營副業,我個人認為這不太屬於 Slash 的範疇。
大部分的人可能會想:樣樣通、樣樣鬆,最後一事無成。
然而,多重職業模式的策略方向是技能組合的綜效,最後回歸到獨特的個人品牌。
在單一專業的框架下,我們一定比不過某些人:技術比不過A、口才比不過B...
但如果同時發揮你特有的技能組合,就會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位置。
隱者有個朋友同時是 攝影師/歌手/形象設計/業餘導演/剛起步的Youtuber,他的多重職業運用到的核心能力有所重疊,雖然職稱有很多個,但都聚焦在某幾項技能。他可以將自己擁有的這幾項能力組織起來運作,創造出獨特的產品、服務或事業。擁有這種組合的人很難找到第二個,如果有個位置同時需要這些身份,一定非他莫屬。以個人品牌宣傳的角度來說,這些領域彼此之間也可以產生相互支援的效果。
多重職業的職涯難度比較高,需要規劃和時間管理。至少需要一個可以讓自己收入的專業技能,才能支持其他興趣的發展。
在同一段時間內,還是只能先集中發展一兩個部份,慢慢再延伸擴大,而且具策略性的斜槓職涯應該是聚焦的。
這個族群的特色是:升遷或加薪不一定是他們職涯發展的首要目標,他們更注重回應內心的渴望、追求真正的自我、重視工作自主權,期盼能根據自己的狀況調整工作的節奏和方法、保有個人生活。
人生不是一條線,不需要從起點出發之後就拼命想辦法抵達終點。
把職涯放在整個人生來看,職涯就是一趟旅行,可以走得慢一點、多軌並行、或轉換跑道。
有過程中也可以快樂的方法,只要更新腦海中的職涯劇本,就會有嶄新的想像力!

後記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種職涯路線太過夢幻,現實層面的考量該怎麼辦?
如果有這方面的侷限,就可以先考慮單純的釐清與收斂策略,之後的文章會提。只要在心中記得這篇的概念,未來有機會的時候就可以嘗試突破。理想和現實的比重,是由我們自己權衡的。Good Luck!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