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主管、老闆談加薪升職,總是抓不到要領,談判重點是什麼?
決定返台接手家族企業,MBA同學幫忙出主意
「哈囉Sabina,我剛跟公司同事開完會,最近在忙著籌備新飯店的案子。」身為新竹豐邑喜來登飯店執行長的Cecily,2013年從Stanford GSB畢業後返台,就不斷用創意翻轉飯店品牌既有形象,創造了連我兒子都一眼就愛上的吉祥物「喜波波」,現在又要挑戰兩個不同產業的新籌備案,真的非常勇於面對挑戰。
Cecily透露,自己其實原先沒有計畫要回到台灣加入家族企業-豐邑機構,「家裡長輩希望我回來,但我也跟他們溝通,回來的前提是希望能給我空間和充分授權,用我自己的新方式做事,因此決定接下空間相對比較大的飯店事業部。」
為了為將來可能回到家族企業的職涯發展做好準備,Cecily開始運用Stanford資源,上了一堂非常實用的家族企業課程,她說:「課堂中曾經提到『先確保家族核心價值,企業才能順利營運』,這種當初聽覺得很抽象的概念,其實就是我每天會遇到的狀況,當我要改變既有作法時,難免會有不同聲音,這時我都會提醒自己,先思考新的作法跟Family’s core values是否相同,才能一步步找到最適合的方式進行改革。」
除了概念講解、邀請家族企業相關人士到課堂交流、演講,Cecily認為這堂課讓她學到最多的,莫過於是同學之間互相分析對方家族企業的case,「這個實作經驗要求我們從不同管道蒐集對方家族企業的資料,包括打電話訪問這些企業的高層,最後再做個分析報告,能從旁觀者角度看自家企業是滿有趣的經驗。」
Cecily表示,家族企業課程的最後一堂課,老師會依循傳統邀請所有學生一起吃飯,大家可以藉此機會正式建立更多關係,並分享更多對不同家族企業的觀點及建議。她說:「當初有同學點出我們家企業的最大問題跟風險,我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他們還列出我如果回來後應該做的事情,甚至一起評估我到底應不應該回到家族企業,非常發人省思!」(推薦閱讀:
家族企業二代,你超需要MBA人脈!哈佛家族企業社,培養財富再造的經營法則)
進入Stanford的第一課:卸下你的Type A偽裝
聽Cecily的分享,很難不感受到Stanford學生的熱情,跟一般人想像的MBA 喜歡競爭、十足的Type A人格有很大的不同,Cecily說:「我覺得Stanford不只有知名的touchy feely課程,教你如何藉由觀察他人,變成更有影響力的領袖,學校的文化也都相當推崇要不斷的認識自己,深入思考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才知道當人生重要的選擇點出現時,如何決定才能符合自己的本心。」
想想你好不容易透過優秀的經歷,申請進入一個強者更多的MBA,難免會因為同儕壓力而想要偽裝自己,假裝自己甚麼都會,可是Stanford GSB 卻營造出一個相互信任的環境,鼓勵每個人卸下偽裝,be vulnerable ,聊聊自己的熱情和理想、困境和選擇這樣的心裡話,在Stanford GSB 文化的薰陶下,這兩年內你也變得很願意敞開心胸,也跟同學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深厚友情。
Cecily表示,第一個quarter大家都想要展現自己最好最強的一面,第二quarter開始,透過一些非正式的課後活動,像很有名的TALK,開始有人說出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會有種正向循環產生,這些願意分享的人因為打開自己不對外公開的一面,反而從群體中獲得更多支持與友情。「你會發現很多人看起來是如此優秀的Type A,其實也都面臨各自的人生難題,面對困難也會感覺脆弱,這種分享經驗會讓同學間be vulnerable to each other ,建立深層的連結。可能因為這樣特別的經驗,我們很多人在這兩年交到了畢業至今仍保持連絡的好朋友。」(同場加映:
Stanford以人為本,剛入學的他說:處處感受到學校用心!)
Cecily表示,Stanford校友因為有了這個共同經驗,每次談話就更有連結,像她也非常珍惜在Stanford結交到的好朋友,「我們會聊生活、聊工作,尤其像我畢業後就接管一個500個人的公司,以我的職位在職場上比較難有機會聽到不被包裝,真實的feedback,這些朋友因為有深層的信任基礎,他們的建議對我來說也特別寶貴。」
「不過Sabina,我也遇過不想要敞開心胸的人喔!」Cecily這麼說,引發了我的好奇心,究竟誰能在Stanford如此用心塑造的環境之下學習而不受影響?Cecily說她遇到曾經任職於政府部門工作的同學,比較抗拒需要在外人面前敞開心胸談話的課程,「我有個同學在白宮做策略幕僚,就做了決定不選修這樣的課程,他們認為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公諸於世,會被對手拿來利用,Being vulnerable will undo everything he has learned in the white house. 看來脆弱對某些行業來說,可能是個需要謹慎的事呢!」
一個美麗的午後,我跟Stanford校友Cecily聊了很多MBA有趣的事。
管理是門藝術,Stanford經驗讓她更勇於嘗試
我常常被問到,時代變化這麼快,為什麼要花兩年回學校念MBA?很多技能不是一邊工作就能學到的嗎?這時我都會舉自己的例子,大學念資工的我,看很多事情就是0跟1的差別,可是進入
Wharton後,在環境及同儕的影響之下,我學到用商業、用CEO的角度看事情,光是這件事就讓我大有收穫,也是其他經驗換不來的。
Cecily也很贊同我的說法,因為在Stanford兩年學會敞開心胸,瞭解許多事情的底線後,反而讓她更勇於嘗試新事物,承擔不同風險。她說:「可能是受到亞洲文化,又是女性角色的影響,以前我不太會直接提出問題;可是我現在認為嘗試不同作法,付出的代價並沒有想像中的大,所以每天都在嘗試,希望能找到行得通的方法達到目標,就算錯了也沒關係,反而可以從中建立紮實的信心。」
這也是我最近跟許多MBA校友聊天的感觸,因為我們的教育或文化中,並不鼓勵「
試錯」,也沒有機會可以練習,導致我們無法面對失敗,只要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所以我會鼓勵現在的年輕人學習早一點開始承擔風險,多累積失敗的經驗,畢竟隨著年紀增長,對於失敗要付出的代價是越來越大,及早培養對失敗的正確心態非常重要。(同場加映:
面對「什麼是你最大的失敗?」這一題,你會怎麼回答?)
Cecily在職場上勇於迎接不同挑戰,尤其面對一個宛如小型社會的幾百人團隊,她的管理考驗更是每天都在上演。她表示,MBA時期,大部分的人都是Type A,常常以批判性角度看事,「可是回到職場後帶領的團隊成員組成不同,有時候即使能看到問題,也要採取包容的態度,培養耐心給團隊犯錯的空間。因為要能領導團隊,必須時時思考此時此刻採取甚麼方式才能真正幫助到團隊,讓他們更好,要如何適時點出問題,又讓同事肯定自己的價值,是我一直在學習的事。」
我常跟學生說要結交一些家族企業的朋友,不是為了拉抬身價,而是從他們的眼中看商場,又會有不一樣的高度及思維。今天跟Cecily聊天有好多共鳴,聽她分享對飯店業的各種新想法,都讓我好期待,也約好了下次要帶著兒子來一趟新竹之旅,感受喜波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