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還在抱怨台灣創業環境?去矽谷闖一遭吧!

之初創投AppWorks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詹益鑑
2015-03-05
還在抱怨台灣創業環境?去矽谷闖一遭吧!

十一月中的一趟矽谷參訪,讓我再次感受到「矽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態度」。如果我們把創業成功的關鍵定義為:視野、資源、企圖心、執行力,那麼矽谷大概俱備了養成這些要素的完整環境,還有培養人才、投資未來的傳統。從 HP、Intel、Apple 到 Yahoo、Google、Facebook,矽谷給我們的啟發,不只是從0到1的創業格局與投資環境,而是實際參與、從做中學的態度。

 

11月中,我跟 AppWorks 的伙伴與幾位台灣網路創業者,去了一趟矽谷,參訪了11家網路公司,包括 Google、Facebook、LinkedIn、PayPal、Twitter、Square、YAHOO 等,也拜訪了矽谷知名的創業加速器 500 Startups,並走訪 Stanford University 與Napa Valley,體驗當地的校園生活與在地文化。離開前,我們也舉辦了一次 Taiwan-Bay Area Mixer,有上百位在灣區的工程師、創業者、投資朋友跟留學生到場交流。

 

熱鬧的 Mixer 現場

 

雖然在過去七年,我因為研究、工作與創業的關係,造訪矽谷已經四次,因此對灣區並不陌生,但這一次造訪離上一次將近四年,矽谷的景觀依舊,但景氣與企業氣氛完全不同,加上第一次有機會拜訪這麼多偉大或成功的企業,心中的震撼與感觸非常深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談矽谷成功企業的書不少(近期最值得一讀的是《從0到1》),矽谷科技公司的報導與創業投資的資訊,現在也非常容易取得。但如同無論你聽多少人描述過迪士尼樂園,或看過多少張照片、影片,都不如實際去一趟迪士尼來得有感覺。

 

如果要我描繪此行最大的感受,我會說:矽谷,是一群勇於創新創業、樂於投資未來的人所建立,並在那裡生活、工作、創業與投資的地方。

 

典型的矽谷景觀

 

北加州得天獨厚的天氣與地理環境固然讓人羨慕,但是這些創業者跟投資人的心態,才是矽谷最珍貴的寶藏。而參訪這些成功或高速成長中的網路公司,並跟這些企業裡的員工交流,讓我深刻體會到幾點:

偉大的企業,來自偉大的創辦人與員工

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決定公司的格局

員工是資產而不是費用,必須長期投資

實習是吸收好人才的起點,更要投資

行動並不是未來趨勢,而是現在進行式

 

Google 辦公室一隅

 

出國工作再回台創業,你會更成功

 

而另一個部分的感想,則跟台灣有關。因為此行接觸到許多當地的華人,包括許多台灣籍的留學生、工程師與創業者,有些是因為工作關係派駐當地,多數是求學之後留在當地謀生,另外也遇到一些在地出生長大的台灣人或中國人,都有不少交談的機會。

 

其實許多在矽谷的華人對於回台灣或亞洲創業有很高的興趣,一方面出於情感因素或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則是看上亞洲的市場機會。但我覺得,這些在矽谷工作或創業的台灣人,回來創業是有很大優勢的,不僅僅因為以上兩種原因的驅動,而是因為他們的經歷與視野已經被大大提升,而回到台灣又有在地的資源與機會

 

也就是說,對於想成為世界級選手的創業者來說,最佳創業途徑是在台求學工作後,出國進修與工作,有過大公司與新創經驗後回台創業。

 

台灣基礎教育的底子好,投資自己的相對成本較低,若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有過職場歷練並存下留學經費,也知道自己對什麼領域跟企業型態有熱情;之後到國外(能到矽谷最好)進修或工作時,可以累積世界級的產業經驗與視野,回到台灣創業,相對容易出類拔萃,再爭取區域冠軍或全球市場機會。

 

回台灣創業的優勢與機會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矽谷的創業與投資環境這麼好,為什麼不乾脆留在矽谷就好?

 

與矽谷當地工程師交流

 

所謂人親土親,在哪裡的時間長,在哪裡的資源才會比較多。除非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否則一方面在職場上,遲早會遇到玻璃天花板(即便是美國矽谷,依然有這個問題),另外,創業也不容易募到一流資金(別忘了美國資本市場還是猶太人或白人為主的世界)

 

因此,台灣人回台創業,反而具有資源上跟語言上的優勢。反過來說,創業者如果一直在台灣求學工作或創業,缺乏國際企業或跨國的文化衝擊體驗,容易侷限自己的視野跟企圖心,即便技術能力卓越或行銷本領高明,格局也難以做大,這個是我們多年來觀察的心得。

 

當然,回台灣創業不是沒有缺點,例如相對缺乏的工程師數量、相對沒有那麼友善的創業與投資環境。但反過來說,台灣的生活費用與員工薪資相對低廉,社會與職場的人際互動及信賴度、可靠性高,若能善用台灣優越的開放網路環境與全民創業氛圍,其實成功機會不會比矽谷低。

 

以我們所投資的公司為例,這幾年快速成長的 EZTABLE,創辦人 Alex 就是在美國唸完大學並留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才跟三個國中同學一同創業,五年時間創造一家年營業額破五億的新創企業;創業家兄弟的 Jerry & Andy,都是在台灣唸完大學再到美國進修,Andy 在 Stanford 畢業之後更到了 YAHOO 工作,因此累積了矽谷的經驗與能量,成就了當年的地圖日記與被 Groupon 收購的故事,並在2012年再次創業,用三年不到的時間就達到了營業規模,明年即將挑戰進入資本市場。

 

甲子園、木瓜樹跟葡萄藤的啟示

 

此外,因為來回矽谷的班機時間很長,在飛機上終於有機會欣賞 KANO 這部描繪臺灣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的電影,除了棒球的青春熱血之外,這部片給我很深的感觸就是,如果你要登上甲子園,靠的不是天生的體力素質跟熱情卻沒章法的練習,而是有系統的方法跟巨大的企圖心,關鍵而是有甲子園經驗的教練,跟一群素質優異而團結的球員。

 

Robert Mondavi Winery 的釀酒葡萄

 

 

KANO 片中還有一個小故事,講到木瓜要大要甜,要在根部釘上大鐵釘,讓它覺得生長受到威脅,才會結出碩美果實。又讓我想到在納帕酒鄉時,導覽員提到,葡萄酒的美好,來自葡萄成長的過程,除了氣候環境必須讓葡萄接受日曬跟早晚溫差,才能同時具有甜度與酸度,而根部所碰觸的土壤水質更是風味的來源,唯有降低灌溉、刻意讓葡萄藤不會輕易生長,根部才會竭盡所能往下深入土壤、吸取地下水跟礦物質,造就每一顆葡萄與每一瓶葡萄酒在釀造之後的層次與風味。

 

矽谷,就是創業者的甲子園、大聯盟。要登上這樣的大場面,靠的不是練習跟閉門造車,也要靠經驗跟企圖心。台灣的創業環境雖然不如矽谷,法規限制也有很多阻礙之處,但就像被鐵釘威脅跟環境考驗的木瓜樹與葡萄藤,必能結成碩大甜美的果實、釀出風味絕佳的美酒

 

登上火箭,要先從飛機開始!

 

Google、Facebook、LindeIn、YAHOO 這些大公司,由於企業持續擴張或正在轉型,因此求才若渴,但對於工程師與經理人的挑選錄取依然非常嚴格,畢業生若沒有求學時代的實習經驗,幾乎沒有很難錄取。此外,就算要去矽谷留學進修,無論是工程領域或商管領域,也一定會要求實作經驗或工作經歷,更別說要直接到矽谷找工作了

 

如果你已經有工作經驗,或者正在創業,最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讓你可以到矽谷一探究竟。包括饅頭灣跟矽谷科技創業計畫,甚至也有台灣在矽谷的創業前輩陳仁彬提供了三個月的矽谷 Long Stay 計畫。

 

但如果你還是學生,或者想要嘗試新創企業的工作,在登上火箭之前,不妨先登上飛行速度跟高度比較低的飛機,體驗一下。

 

 

延伸閱讀:為什麼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都開始投資台灣?

原文出處:詹益鑑個人部落格(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Linkin」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Patrick Nouhailler(CC Licensed)
加入SmartLinkin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linkin.tw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