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業熱潮持續發燒,不少國內外大企業紛紛推出動輒上億,甚至高達百億的創業基金,讓更多潛在創業家萌生創業念頭,想藉由大企業資源闖出一番事業。筆者近期也碰到一些朋友在討論相關問題,但創業畢竟不是玩樂,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議題,畢竟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一天只有24小時,大部分創業家在創業時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時間就是成本」這件事情,因此如何減短「學習時間」會是每個創業家極為重要的課題。
http://www.101media.com.tw/img/file/1411002752nr9hs.jpg
筆者彙整三個近期最常被詢問到的主題,希望可以讓各位創業家在創業的過程中,可以避免一些嚴重錯誤或是資訊上的誤解,縮短創業成功的路徑。
大部分人在社會上生活都必須仰賴自己的「專業」,透過「專業」為某家企業工作以賺取工資,專業到達某個程度時,你可能會發現你的專業能應用到某個產業,並透過服務消費者,來獲取一定程度的利潤。
或許這一切看起來都很合理,但往往許多創業的萌生卻非常的天馬行空,像是原本是APP工程師,突然想去創業賣雞排,賣雞排或許是一個好選擇,但工程師本身對於「賣雞排」這個產業,無法使用他過去累積的「專業」進行快速分析。
有許多在該產業中潛藏的「隱性成本」無法從表面得知,通常都在執行後才會發現,同時因這些「隱性成本」導致嚴重虧損,甚至整個商業模式的評估都會有問題。這一切都來自於工程師過去的「專業」,跟創業所選擇的產業有太大的落差。
但工程師問:如果我就是想「賣雞排」該怎麼辦?比較建議的做法會是尋找合適的夥伴互相合作,舉個簡單例子,工程師想賣雞排,或許可找一位原本就在雞排行業內的夥伴,透過自己的專業(例如網路預購雞排系統)進行異業結盟,創造雞排預購APP。並在合作過程中了解「賣雞排」產業的背景知識,未來想賣雞排時較能夠「趨吉避凶」,也能減少學習成本。
近期在一位教授的臉書上看到這段話讓我感觸良多,這問題蠻容易發生在看到創業成功案例,就過度充滿熱情與憧憬的人身上。通常這些人內心會出現,我的目標是要「創業」,但「創業」之後要做甚麼呢?
如果只單純想「創業」,花個一點錢找個會計師幫你設立一間公司,基本上你已經「創業」了。但我相信許多人創業的部分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理想,可能是賺大錢、光宗耀祖、拯救人類…,未來說想要「創業」,記得先想好自己的創業目的為何,別再誤把目標當成唯一的創業動機。
近期許多大企業宣布創立基金投資台灣創業家,政府也不斷推行創業補助金,讓創業家們感覺充滿希望,不再需要為創業資金煩惱,但錢真的有這麼容易拿嗎?
在興奮之餘值得細細觀察,大部分創業基金可能都會有「一些條件」。像是必須使用「特定平台」的資源進行創業,或是投資者會取得「高比例」的公司股份,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公司經營會被投資者影響,導致公司策略與方向裹足不前。因此慎選投資者非常重要,拿了投資者的錢,背後要付出的代價需要深思。
http://i6.pixs.ru/storage/9/2/2/monitorinv_1759769_13503922.jpg
創業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就如同婚姻一樣,你會奉獻你的生命與金錢在這之中,因此認真的對待創業中的每一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上述個人心得可以幫助有志完成夢想的創業家們,走上創業路之前,先深思後才能更加一帆風順。
延伸閱讀:創業選擇夥伴的三大關鍵因素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