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我最不喜歡的三種溝通習慣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
2019-03-22
我在臺灣長大,在美國讀的大學,在美國科技公司工作,後又回國創業多年。我的交流方式,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我喜歡直截了當的溝通,但又不會不管不顧的直抒胸臆,傷害到對方。
整體上,我可以接受、理解很多種溝通方式,但有三種人際溝通習慣是我認為需要改掉的。
一、拐彎抹角,打“太極拳”
有些人說話時故意拐彎抹角,等著別人來猜。這不但會讓人不知所云,也會造成很多誤會。另一方面,如果說話者直截了當,而聽者卻因此多心,以為說話者在“打太極拳”,也會造成非常大的誤會。
例如,我曾經有位同事要出差,負責行政事務的人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坐火車或者坐飛機。”他認為行政人員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車,因為坐飛機太貴。其實,他的猜測純粹是多餘的、錯誤的。我們的溝通方式都是直截了當的,而他作為溝通中接受資訊的一方,卻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打太極拳”一類文化的迷惑。
這種不直接、互相試探的遊戲危害極大,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相比之下,還是直來直去的溝通方式輕鬆一些。
二、當面不說,背後批評
某些人有了意見,卻不願直截了當地表達,反而在背後指手畫腳。比如,在開會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某個人因為考慮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願反駁上級領導的意見)而在會議上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只知道唯唯諾諾,會後到了洗手間裡再和別人說“其實我不同意他的觀點”——這種戴著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會破壞公司內部的溝通和默契,對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三角溝通
所謂“三角溝通”,就是兩個當事人不直接講,反而經過第三者來講。比如,甲和乙吵架,第三者出於好意協調,告訴甲方“乙方承認錯了”,又告訴乙方“甲方過意不去”,最後,雙方的誤會反而更深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善意的“三角溝通”都有可能造成誤會,更不要說惡意的傳話了。比如,微軟曾有一個無聊的員工去慫恿他的一個同事申請自己老闆下面的空缺職位,然後又跑到老闆那裡說“絕對不能雇用這個人”,結果,三方因此結怨,再不來往。所以,三角溝通是最沒有效率、最可能發生風險的溝通方式。
開誠佈公的溝通是團隊合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人與人之間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撥是非的做法都會嚴重破壞團隊中的工作氛圍,阻礙團隊成員間的正常交流,並最終導致專案或企業經營的失敗。那種“拙於謀事,工於謀人”的做法,是最沒有效率的行事方式。
希望大家能夠做到開誠佈公,敢於說“不”,這才是尊重自己、尊重事實的溝通準則。當然,在表達不同意見時,自己的態度應該是建設性的、有高度誠意的,而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