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鐘」而不是「報時」。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如果我問你現在幾點了,多數人都會看手錶告訴我一個時間,這就叫報時。那什麼叫造鐘呢?如果有人問你幾點了,你可以告訴他,要想知道幾點了,有幾個辦法:
第一,去買一塊手錶或者買一個掛鐘自己看;
第二,自製一個沙漏;
第三,根據天空中太陽的位置推測時間等等。
從而啟發問話人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造鐘」。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人來問我們問題,都這樣回答人家,只是講這樣一個道理而已。
記得20年前我剛加入惠普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難題,一時想不出好辦法,就去找當時的經理。我把事情陳述一下,就問他,您看怎麼辦?這在其他企業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的上司並沒直接回答我。他看了我一會兒,就反問我:「你說該怎麼辦?」我一下子就呆了,心想:「我跑來問你,正是自己想不出來怎麼辦,你怎麼給我頂回來了?」於是我說,自己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才來徵求主管的意見。他讓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出什麼建議或方法再來找他。
我回去以後,一開始心裡挺不舒服:這裡的人怎麼這樣呢?我找他幫忙,他一句話不說,就把我打發回來。對他來說,這件事情肯定是很簡單的事情,告訴我一聲不就好了?無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挖空心思地想辦法,結果還真想出一個方案。第二天我又去找他,把我想出來的方案跟他講。他聽我說完,盯著我問道:「就這一個辦法?」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他又說:「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多想幾個辦法解決這問題。」
經他這麼一逼,我只好再回去仔細琢磨,還真的發現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考。當我拿著三個方案再度找他時,這一次他非常認真地接待我,聽我講完每一個解決方案的思考後,他幫我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分析完了以後,他對我說:「我只是幫助你分析方案的利弊,具體用哪個方案還是由你自己決策,我不替你下結論。這就是為什麼你第一次、第二次來找我,我沒有馬上告訴你答案的原因,因為公司請你來,不是要我告訴你該怎麼辦,而是要你告訴我該怎麼辦。」
這次對話給了我強烈的心理衝擊。就人的本性來說,每個人都喜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展示自己,遇到自己的強項都有露一手的衝動,即使是很謙虛、很內向的人也不例外。
正是由於人的這種本性,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喜歡顯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展現這種能力的過程來換取成就感。
因為我們過去衡量一個管理者的水準高低,是看這個人能不能辦事,遇到難題能不能想出好辦法去解決。在這種標準下提升為管理者的人,都是個人能力很強的人,他們在指導下屬時,也習慣於親自上陣。這樣做解決問題的速度最快,管理者在第一時間告訴員工答案,員工回去一試,果然見效,立竿見影。
但是當員工再次出現問題時,他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又跑來求助上司,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遇到難題找主管。管理者解決一個部下的問題很容易,如果有十個部下怎麼辦?如果每個部下都有問題,上司就成了救火隊員,所有事都等著他給答案。
這種情況在開始時,主管可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但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感到焦頭爛額,叫苦連天。
其實,這與溺愛孩子的家長一樣,當孩子長大了,卻什麼也不會做的時候,不要責怪他們,是家長沒有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什麼事情都替他們包辦了。在企業裡面,衡量一個管理者有沒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能不能解決問題,而是看他能不能教會部下解決問題,讓部下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公司請任何一個員工來,絕不是為了讓他天天坐著等待主管佈置工作,也不是主管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否則的話,企業培養出來的是一批只有軀體沒有腦袋、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會思考的「機器人」。
我們所提倡的「造鐘」,就是要教會員工做事情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在企業裡,會「造鐘」的管理者,才算是好的管理者。一個問題,我教會你如何思考,就可以一勞永逸,員工就不會再回來問下一次了。
短期看,這樣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明明5分鐘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卻花了好幾天時間。但從長期看,員工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慢慢地扭轉過來了,組織效率也就提高了。
延伸閱讀: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像存款,平常有儲蓄,需要時自然好辦事
原文出處:管理智慧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