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洪大倫:批評之前,你應該先理解的「人性」與「選擇」

光明頂創育智庫執行長/洪大倫
2015-11-23
洪大倫:批評之前,你應該先理解的「人性」與「選擇」
圖片來源 : stevepb

這個世界每天可能都會發生你看不慣的事,無論是近身相關的工作職場、朋友交際、感情生活,或是跟你息息相關卻未必碰觸到的政治局勢、商業動態、物價波動,乃至於到生態環境、國際局勢、地球暖化等...,或多或少都有許多探討空間。


只是說,第一時間出口批評容易,但你在批評之前,是否有站在充分的人性理解,以及中性的選擇理解下,對事情進行評論?這可能是更值得提醒自己的前提。


人性在多數情況下是「天性」,是生而為人在某些關鍵時刻,必然會有的反射心理。這裡我不探討性善或性惡,因為我認為兼而有之,好比你看到一個小朋友搖搖晃晃走到大街上,快被車子撞到,你會出手抱起他到安全的地方,這是人性良善的一面;但當你窮困潦倒,連續餓了幾天沒吃飯,甚至欠一屁股債,卻在偏僻的鄉間撿到一個旅行袋,打開一看是滿滿的鈔票,腦子冒出想佔為己有的念頭,這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理解人性,產生同理心


所以,從人性角度看,我們能解釋很多發生在週遭的事,同時當你越理解人性,其實你也能對許多事產生同理心,出口就批評的力道也會緩和許多。至少你可以在看見事情的當下,先想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在他那樣的處境,是否也會做出一樣的反應?」


而當你對人性的理解夠充分,你大概也能逐漸明白「選擇」這回事,通常也只有中性的決策動機,而非絕對的好與壞問題。所謂「中性」,是先讓我們屏除所有道德眼光、偏見、刻板印象,去試著客觀看待一個人的選擇,無論選擇後的結果是好是壞,我們應站在試著理解他為何做這種選擇的情境去探討,而不是站在選擇後的結果去批判。


我們就拿「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課程中,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所問的假設情境做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火車駕駛員,而你駕駛的這輛車正快速在軌道上行駛,時速60英里,而在軌道盡頭有五個工人在工作,你試著想要煞車,但卻做不到,你的煞車失效了。你感到十分緊張,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撞上這五個工人,他們必死無疑。假設這是一個確定的結果,因此你感到非常無助,但接著你發現右邊有條岔路,而那條岔路底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還可以控制,車輛還可以轉向,可以轉向岔路,撞死一名工人,但閃過五名工人。」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我相信,在這樣的假設情境中,任何選擇都有探討空間,也都有爭議之處。這裏我不打算去探討正義的意義,而是想凸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問題,就是多數的「選擇」未必都是非黑即白的情境,而是處於一種兩難的狀況。


以上述的案例情況,無論你選擇撞死五個人,還是選擇撞死一個人,從道德角度來看,都是有瑕疵的,因為人命不能比較,沒有撞死五人比較慘,而撞死那一個無辜的人就比較可接受,特別是原本那個人不該死,是你的選擇讓他被撞死。事實上,如果這樣的邏輯可以成立,這同時也意味著「為了拯救其他種族,選擇殺死地球上某一個種族是對的」,這顯然是非常有爭議的論點不是?


所以說,如果我們把「人性」與「選擇」擺在一起,我想很多事情你就能用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去討論。


舉一個爭議性的例子,我們看到九把刀劈腿女記者,被媒體爆料曝光後他出面道歉,從道德角度看或許是該被批判的,但如果從「人性」角度看,也許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可能他已經跟女朋友感情降到冰點,也可能他們對未來結婚的想法上有所不同,更可能兩人已經貌合神離許久,只是沒有對外公開。如果這種情況為真,那麼,他的「劈腿選擇」或許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不是?


重申一次,我們不是要去為誰辯解什麼,而是想重新讓你去省思,我們習慣性用自己的道德立場、價值觀、自我認知,去批評別人的對與錯,但事實則是,從人性角度說,或許如果你自己也在相同的處境下,也可能會做出一樣的選擇;而單純從選擇的中立角度看,他就只是在那個當下選擇了「移情別戀」這個軌道,與桑德爾教授舉例你開著火車,是要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五個人,是一樣的問題。


有些人會在面臨相同問題時,選擇撞死五個人,也有些人會選擇撞死一個人,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你必然都有自己的主張與理由,只是這個理由在不同選擇的族群中,彼此會有激辯,會有爭論;同理,如果我們在不明白實際的背景與前因後果下,去批判九把刀的劈腿事件自然是很容易,但如果你明白了他所處的狀況,把相同問題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選擇又會是什麼?是堅守一段讓你無感的愛情?還是選擇放棄女友勇敢追尋真愛?又或者是軟弱地不敢捨離女友,卻又希望能回應心中對另一個女人的真實感情?


當我們批評某個職棒球員收黑錢打假球,是否有想過他可能家人遭受威脅?當我們批評部會首長政策獨厚某個地區時,有沒有想過他只是無法有充分資源推廣到全國?當你批評自已的創業團隊被別人重金挖角是現實、是背叛時,是否有想過他們其實是背負著沈重的助學貸款來幫你的?


太多該被批評的事,背後都有需要被理解的「人性」,以及無所謂對錯的「選擇」。你之所以會有是非對錯的批判,是因為你有你的價值主張與立場,而不是你代表絕對的正義;同樣的,每個被批判而受爭議的人物,背後或許都有你可以理解的人性,只是你有沒有足夠正確的資訊去認識他而已。


曹操被塑造成奸雄,難道就真的是壞蛋一個而毫無建樹?秦始皇有焚書坑儒的暴政,他是否純粹就是一個冷血無情、毫無人性的暴君?蘇軾一生被貶官數次,一次比一次遠,他也為自己的生不逢時、時不我與留下許多感嘆詩詞,難道這都是大時代與官場昏暗的錯,而不是他自己恃才傲物、尖酸刻薄惹禍?孔融從小懂得讓梨,還以一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回應賓客,一時成為名聞天下的天才兒童,長大後成為三國時期儒家大名,是當時士人學習的模範,卻被曹操安了一個不孝之罪所殺,不也是與背地裡愛嘴賤譏諷他人、不顧政治現實只顧道德大旗批判老闆有關?


好人也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面,這才是人性;面臨不同考驗,每個人都有不同反應,這就是選擇。


縱然我們不能完全跳脫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去看待事情,但至少在你批判之前也應該先理解人性的存在,以及選擇的中立性;當你充分對「人性」與「選擇」有所理解之後,或許就更能知道評判的角度該從哪裡下手,而不僅僅只是自己的偏見或立場而已。


美國電商平台Amazon創辦人貝佐斯曾說:「聰明是一種天賦,但善良是一種選擇。」若有人服從了人的軟弱天性,我們或許會批評,但有時也值得同情;若有人選擇善良,我們該給予掌聲,但若選擇了為惡,那也得自己去承擔為惡後的苦果。


終究來說,人性是你我逃不掉的天性,但對事情判斷後的選擇,則是你可以控制事情走向的方式。無論對錯,無論好壞,都是你該承擔的責任。這可能是批評者與被批評者,都該了解的課題。

 

延伸閱讀

洪大倫:為什麼你總是找不到好工作?

 

原文出處

大倫物語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