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鉦翔:職場溝通最怕讓人有聽沒有懂!練習4步驟,一開口就有重點
周鉦翔(採訪:李欣岳、整理:沈智超)
2016-03-31
職場上的表達與一般生活上的表達不太一樣,職場上的表達目的性較強,關鍵在於「想影響對方做決策,或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難處在哪」。
職場上,時間就是金錢,因此「表達」的效率很重要,掌握四個原則,讓溝通更順暢,就不會發生雞同鴨講的窘況。
一、確定問題
第一個原則一定是「搞清楚問題是什麼」
問題點,要想得很清楚,在自己都還搞不懂問題之前,不要急著表示意見。問題,通常是雙方甚至整個團隊都很在意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話,請盡量做到「一句話講完」。一個好的問題,不會帶情緒字眼、不帶形容詞;一定是主詞、動詞,還有受詞清楚講完就好,甚至連程度的詞彙都不會出現。
二、釐清狀況
第二個原則是「釐清」我怎麼看這件事、我的判斷是什麼、我怎麼分析這個問題。
根據職場觀察,建議可以從從四個角度切入,這個問題相關的「人是什麼?」、「錢是什麼?」、「時間是什麼?」,以及「資源有哪些」。
三、提出建議
分析,是為了提出建議、看法方針,所以第三個原則一定是「我建議可以怎麼做」。
提出建議,不能只是直接告訴對方:「這麼做就可以了。」一定要先給他一個好的願景、想法。所以,我建議先講:「我預計怎麼做,而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重點是陳述者至少要能夠講出三個好處才較為理想。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好處一定是為對方設想,而非考量個人利弊──「它可以帶給對方什麼好處」,如果對方感受不到好處,他就無法繼續溝通,所以談話中要提醒對方可以得到的好處是什麼。
很多人都以為職場上必須談「團隊好處是什麼」、「團隊利基有哪些」,然而當對方深陷情緒卻需要溝通時,一定要先以對方為考量。所以,這時候我會建議說清楚、講明白:「我們可以怎麼做」,或是「我打算這麼做」,接著說「這對你至少可以帶來三個好處」。
四、事情講明白
第四個原則就是「把事情講得很清楚明白」。所謂的清楚明白,指的是可以把人、事、時、地、物講得很清楚。
例如我們的討論與決議,會與「哪些人」及「哪些事情」有關,「是否時間有限」、「地點會是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其他單位辦活動,有沒有考慮到活動備案」,再來「需要哪些物品」;「物品」就是剛剛前面所提到的資源部分,「我們可不可以自行提供資源或要請對方或第三方來支援」。
總結上述所說,成功的表達與溝通,建議掌握這四個原則:第一個就是「問題到底是什麼?」然後「你怎麼看這件事?你的分析是什麼?」再來「你提出來的見解、建議是什麼?」最後就是「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
職場上常見的例子是,通常主管會詢問職員「你有什麼看法?」「你有什麼感受或是想法?」請記得主管詢問問題,並不是真的問你有什麼看法,而是問你怎麼去做這件事,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四個原則,這時候你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問題是什麼。
例如,長官問說:「下一季的季目標要設定在哪裡,你有什麼看法?」這時候你可能會有疑慮:「這個KPI到底是要老闆設定,還是我來決定?」其實,回應時要先站在對方角度想,我們必須要先思考:「老闆對我的KPI設定的考量?」所以,思考過程是:「我們下一季的目標可以設定在什麼程度」,再來開始分析「為什麼要設定此目標?」接著思考,「如此目標對公司、對長官、對個人會帶來什麼好處?」請一定要記得至少提出三點(對老闆可以交代的三個好處),最後,便是在此提案的人、事、時、地、物等相關線索描述的清楚又明白。
最後,再提供一個小秘訣,職場上,很多時候,當長官為我們設定目標的KPI不見得是我們可以達到的,此時,我們在「帶來的好處」部分可以再深入進去一些,就是「雖然可以帶來這樣的好處,可是會有什麼樣的限制」,但是表達順序上,還是需要先講好處,再講限制,當這樣的切入後,對上的表達就能很快的達到重點,未來職場上與長官的關係將會日見融洽,甚至讓長官成為您職場上的貴人。
周鉦翔簡介:
國內唯一具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的企業講師。從專業知識出發,輔以15年心理諮詢與5年企業內訓講師經驗,親自給予學員指導。時而睿智理性,時而魅力感性,加上熱情活力的講授影響力,穿透並串聯學員學習欲望,同時引發熱忱與投入,提高學習績效。周老師的課程相當淺顯易懂,以PBL為基礎,大量運用Q&A手法,重視小組討論互動及實戰技巧演練,引發學員反思、自省,同時整合既有專業知識,啟發學習新知,課後留下深刻印象,可直接於職場上應用。
延伸閱讀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