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詞彙 × 具象詞彙 × 數據,降低溝通誤差的4個運用技巧
SmartM/周永堂
2017-11-23
人與人互動時常會有溝通上的摩擦,這些可能起源自溝通習性的不同或彼此性格的差異,而更可能的是溝通的「方式」不正確。模糊的詞彙常常是導致溝通落差的主因,而有鑑於此,顧問公司Stever Robbins的創辦人Stever Robbins認為,想消弭溝通落差必須先建立起四個觀念,持續應用將使職場溝通更順利。
1.抽象詞彙用在刀口上
人類與其他的動物最大的差異是具有將抽象詞彙重新拆解重組的能力,這讓我們在語句的應用上能有非常豐富的變化,但也對人類的溝通造成許多困難。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從飄著小雨的室外回來說道「這個天氣令人失望」,在沒有其他先備知識的情況下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個「失望」真正的意思究竟是雨太小、抑或是雨太大。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抽象詞彙如形容詞、副詞、部分動詞等的劣勢,但它也造就了現今的人類盛世。若人類沒有這樣抽象詞句的建構能力,所有的科學、數學與機械等發展都將回到最原始。有鑑於此,我們不可能完全拋棄這些抽象的詞彙,但我們應當更謹慎使用這樣的語句,而與具象詞彙結合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因素。
2.多用具象詞彙驅使行動
抽象詞彙讓人們保有猜測的彈性,但這樣的彈性並不足以驅使人們進行後續的行動,而具象詞彙能達到這點。具象詞彙大多由簡單的動詞與名詞所組成,利用明快但不帶個人感情色彩的詞句讓對方快速完成這個行動。舉例來說,當主管在會議中要求你「站起來發言」,你應該能馬上理解其意思而採取行動,這就是具象詞彙所涵蓋的行動力。
倘若生活中我們只用具象詞彙進行溝通,所有言談都必須奠基在真實可執行的事物上,不再保有抽象詞彙所保有的彈性。在職場對話中,我們應當減少抽象詞彙並提高提高具象詞彙在語句中的比例,進一步達到清晰的指令溝通,讓工作的流程各加順利。
3.瞭解團體特性,使用「圈內人」語言
當你能善用抽象詞彙與具象詞彙後,如何在團體中適當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抽象與具象並沒有先後順序,應當依照團體中熟悉的對話方式來安排。舉例來說,當團體喜歡直來直往,直接用具象詞彙表達變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在雙方都釐清事情的走向後,再利用抽象詞彙補充細節與重點,如此便完成了一段執行力極強的對話。
然而,如果團隊喜歡理清邏輯後行事,先用抽象詞彙讓大家在腦海中建立模式是比較理想的方案。當團隊中的成員皆能了解其背後成因、影響等內容,並且彼此對此內容皆有認同後,再透過具象詞彙驅動行動,如此便能生產出邏輯縝密的內容。
4.數據是最有力的說服大師
當然語句表達中也不是單單只由文字所組成,數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組成。當數據是以百分比、大於、小於等方式呈現,數據便成為抽象詞彙的一環,人們必須在腦海中建立這個數字所代表之意義方能悟出道理;而當數據是以純數字方式呈現時,便具有絕對性與客觀性,也就成為了能驅使行動的具象詞彙。這些數字在對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標竿」角色,在抽象組成中扮演度量衡,善加利用之能使溝通更加無礙。
有效溝通的秘訣別無他法,先瞭解團體的特性為何,進一步建構想法與驅動行為,適度將抽象與具象詞彙混和,如此一來溝通便能暢行無阻。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