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如何將產品開發結合「文創」,提升產品競爭力?

GaryHsia
2018-01-08
如何將產品開發結合「文創」,提升產品競爭力?
圖片來源 : rawpixel
「公司的產品就是缺乏『包裝』、服務沒『特色』,所以銷售不佳…」,這是筆者近期與傳產老板談論到:為何業績不振的主因之一。細問之下,這些老板心目中的想法即是—「如何將產品開發結合『文創』,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許多專家學者都指出:「台灣擁有世界認同的『文創』能力…」。近幾年台灣文創產業創業風潮興盛,許多年輕人憑創新創意投入,政府也積極推動各項計畫予以支持…但就筆者觀察,似乎能真正創造商機且獲利的不多,且叫好不叫座。

『代工思維』的文創註定失敗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所謂『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顧名思義,即是為結合了文化及創意的產業。而對「文化」一詞有諸多不同的定義。「文化」一詞,廣義來說,泛指在一個社會中共同生活的人們,擁有相近的生活習慣、風俗民情,以及信仰等;狹義的來說,即是指「藝術」,是一種經由人們創造出來新型態的產物。不論就狹義或廣義的文化而言,「文化創意」即是在既有存在 的文化中,加入每個國家、族群、個人等創意,賦予文化新的風貌與價值。』
說到文化創意的產品開發,故宮博物院應該是個典範,藉由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如:“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商業創意讓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據估計,故宮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台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台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故宮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來說,筆者觀察到:許多標榜文化創意的商品,不僅缺乏產品開發前端的創意,再不然就是無法商品化,只能紙上談兵。更多商品僅是將文化圖騰直接置入現有商品(如:馬克杯、文具等),甚至還有的是手工概念作品。似乎這些商家忘了最初新產品開發的目標客群(TA)是誰?他們的需求又是如何?這樣的做法,非常雷同製造業的『代工思維』—通常都是別人要什麼就做什麼,根本沒有能力去賣別人本來沒有想要的東西。要知道,任何一款產品都需要有其靈魂才能展現出產品的精神與生命力,如果文創商品僅是『代工思維』下的產物,注定離失敗不遠了。

『文創』兩大出路:政策鬆綁與人才培育

是以,『文創』是解救台灣產業的出路之一嗎?該如何將產品開發結合『文創』,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呢?筆者以為須從『政府政策鬆綁』及『創業創意人才培育』兩方面著手,茲說明如下:

一、政府政策鬆綁

建築大師漢寶德在《文化與文創》中指出,政府單位從上至下對於『文創』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用文化做生意」而已,他說:「既然有這樣的看法,又何必大張旗鼓在文化部成立單位主管呢?只要到處開餐館、咖啡館就以符合『文創』的目的,實在不勞政府費心了。」
其實,國外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方式,大多採由下而上,政府少干預,但需協助解決政策、法令並協助經營團隊無法解決的問題,將資源挹注在友善環境的創造與經營,滿足產業的需求。並將創意塑造為國家發展核心,使創意產業成為風潮、帶動國家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來說,新產品的誕生源自於企業的新產品策略,有了策略才能確定產品開發的方向,而非亂槍打鳥—將產品開發出來後再來找市場。

二、創業創意人才培育

大陸有句順口溜:「一流產品經理都去創業了,二流產品經理在大公司主導著明星級的產品,三流產品經理則是按照老闆的想法去實現就好了。」雖然聽起來有些戲謔,但卻是許多企業的真實寫照。
與大陸的創業者們不同,台灣的創業者基本都是在 30 歲左右才出來創業。經濟發達,台灣人對教育重視,基本上年輕人在讀完大學後,都會繼續讀碩士、博士。男生的話還有兵役問題。要創業的話,還需要再工作幾年,攢些創業積蓄。如此『小確幸』般的創業氛圍,要如何蘊釀出富有創意的人才及商品呢?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來說,無論是有形的產品或是無形的服務,都是從一些點子(Idea)開始,而這些點子必須要能夠「天馬行空」的恣意發想,經由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不斷地過濾、篩選(Screening)直到產品概念產生(Concept Generation),之後進入開發及測試(Development & Testing)到最後產品上市(Launch)。這一系列的過程,不就等同於創業的歷程嗎?

結語

對產品經理來說,任何創新商品都須滿足顧客、引起共鳴才能創造商機,創意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讓企業保持競爭力,並且持續創新,也才能讓產品服務融入『文創』精神,俾使其更有市場競爭力,才能成就叫好又叫座的『文創』企業。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PM Tone產品通」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