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練習好好休息的七種方法,不用一口氣衝到終點

EsorHuang(異塵行者)
2018-09-27
練習好好休息的七種方法,不用一口氣衝到終點
圖片來源 : pixabay
我們大多數朋友都很會工作,但不一定會休息,甚而害怕休息。我們把休息當作「剩下的事」,隨便對待,於是無法獲得休息真正的好處。但工作與休息其實是一體兩面:聰明、有品質,甚至比工作更嚴格的「休息方法」,有時是突破工作難關,有時是完滿人生價值更關鍵的環節。
在過去幾年的電腦玩物中,我專注分享許許多多的工作技巧,但也常常忽略了在「時間管理」的完整系統中,「懂得休息」應該是同等重要的技巧。
呼應六年前我寫過的一篇文章:「10 個真的可以被具體執行的時間管理技巧 」,在那篇文章裡,我列舉了九點完成工作的竅門,但幸好也在最後一點簡單提到了「給自己休息時間」的重要。
現在,我想更深入的探究「如何給自己休息時間?」「如何提升休息的品質?」「如何讓休息成為人生成長重要的一部分?」你會發現,今年我在電腦玩物撰寫了更多關於「生活習慣養成的系列文章」,身體力行,從我自己如何「練習好好休息」開始,才能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實的心得。並且,希望能提供跟我一樣,是個「上班族」又「為人父母」的朋友,那些時間常常被外在控制的朋友,尋找一些可被我們實踐的休息方法。
我從自己練習好好休息的經驗中,體悟到:

  • 所謂「休息」,可以更有想像力,並非只有閉上眼睛睡覺才叫休息。
  • 所謂「休息」,可以更加享受,不一定只能是生理時鐘的機能需求。
我把自己下面所談到的「休息」,定義出三種「休息目標」:
  • 「恢復的休息」:
    • 為了重新獲得體力、注意力,而必須執行的休息方式。
  • 「創造節奏的休息」:
    • 工作與休息其實是人生的不同節奏,透過轉換場景的刺激,經由聚焦思考和發散思考的切換,用休息創造必要的節奏,激發創意,產生解答,更有助於達成工作的目標。
  • 「轉化吸收的休息」:
    • 工作上的各種成果、難題、學習與思考,需要有時間來沈澱與醞釀,才會變成真正有用的東西。休息就是主動給自己這樣轉化吸收的時間,適當的休息,最後能夠累積下來的東西可能更多。
從這三種休息目標,進一步演化為下面七種休息方法,跟大家分享。

一、把睡眠當成像重要工作一樣

對於許多勤勞的、焦慮的、擁有許多想做的事的朋友來說,似乎犧牲睡眠,是擠出時間最簡單的手段。
但是,每天的睡覺時間,不僅是恢復體力必要的休息手段,也是讓大腦重新整理醒著時思緒的必備階段。可以說,如何管理睡眠,也同時決定了能夠投入多少能量到工作中。就像我這篇文章裡所提到的:「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轉換一下思考:睡眠,是為了讓自己接下來用更高的精力與專注力,去完成最重要的那個任務。
為了做更多事而犧牲睡眠,最後卻因為精力與專注力不夠,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這不是時間管理的目的。相對的,時間管理是一種取捨,是幫助自己「真正完成有價值的事」,為了明天那件更有價值的重要任務,我今晚要好好睡覺,讓明天能全力以赴,用最佳狀態達到最佳成果。
若是你也想好好開始練習睡眠,也推薦試試看我自己之前嘗試過的方法:「長期使用睡眠追蹤 App 有用嗎?我的心得分享 」。

二、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設計自己的作息

什麼時候我的精神特別好?什麼時候我會開始想要打瞌睡?什麼時候我可以集中注意力?什麼時候我需要小睡一下?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生理時鐘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在一天中,我們並非總是維持在高精力的狀態。
所以把一天的時間都當作可利用時間,平均分配給工作,並不一定是好方法。因為在精神容易疲勞時,硬要去做專注的複雜工作,只是讓效率更低、挫折更大,甚至最後做不好,只是浪費時間。
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真正了解自己身體的作息需要?並且確實掌握自己身體裡的時鐘?建議大家真的可以試試看:「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紀錄一個禮拜,了解自己身體與精神真正的節律。
然後,我們可以做兩種動作:
  • 根據自己的節律,在適合時間安排工作。
    • 例如精神最好、腦袋最清晰時,處理最複雜工作。
  • 在適當時機加上行動,調整自己的節律。
    • 例如下午前一杯咖啡,或是午睡,恢復下午的精力。

三、練習早起,或早一點起床

不一定要很早起床,但早一點起床,也會對休息帶來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早起其實是一般上班族最不受干擾的休息時間。老闆不會在這時候煩你,家人也通常不會這時候干擾你,大多數人都在睡覺,你沒有大家在工作的壓力,這是最自由的神聖時間,你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第二個好處,早起若用來搶先完成重要工作,也可能為接下來一天創造更多可以彈性運用的休息空檔。因為我重要工作已經完成了,還有什麼時間不能拿來休息呢?
睡眠需要充足,但與其晚睡晚起,在精神即將進入低點時多做一點事。不如早睡早起,在精神最高點時,享受一下自己的事,處理那些最重要的事。想要練習早起,可以嘗試看看:「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 」。

四、散步,在工作之間

休息不一定就是睡覺,也可以是能夠帶來新的精力、專注力的不同活動。
當我先有每天晚上充足的睡眠後,到了中午也依然會有點昏昏欲睡,但這時候除了午睡這個選項,其實也可以試試看去散步。尤其對於上班族來說,或許疲勞來自於早上太專注工作,來自於辦公室場景缺乏刺激,這時候「走走路」的休息,不只可以驅除疲憊,還能讓大腦重新活絡起來。
尤其面對一個苦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時,或許休息一下,利用午休去散散步,腦袋說不定就蹦出了難題的解答。
你可以試試看我開始練習散步的方法:「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體驗看看在上班流程中,盡可能切換場景所帶來的好處:「上班族練習切換不同場所工作的好處與方法:我的習慣經驗談 」。

五、轉換不同類型工作的休息法

不過上班族也不是想要出去散步就能出去,大量時間在辦公室工作時,或許可以試試轉換不同類型工作,來創造讓心情與大腦休息的效果。
在「莫法特休息法,面對高壓力工作的積極休息技巧 」這篇文章裡,我提到一種休息方法是,同時準備三件重要工作,最好是不同類型的,例如一個是需要創意的企劃案,一個是處理繁雜行政流程,一個是要解決問題的工作計畫,然後 A 卡關了,就換到 B , B 做煩了,再換到 C ,然後循環。
把換到另一種不同類型的工作,當作「另類休息」,因為這時候需要的不是補充體力,而是在心情上恢復動力、在大腦中恢復刺激。

六、番茄鐘工作法,關鍵的 5 分鐘休息

番茄鐘工作法的基本規則是專注工作 25 分鐘,讓自己休息 5 分鐘。從工作的角度來看「番茄鐘工作法」,是要提升 25 分鐘的專注力成效。但從休息的角度來看番茄鐘工作法,則是要我們利用「刻意休息」,在 5 分鐘內獲得兩個關鍵效果:
  • 吸收前面 25 分鐘的收穫。
  • 刺激接下來 25 分鐘的行動。
如果是在準備考試的學習者,與其一直讀下去,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反而應該要一段時間就沈澱一下,跳出書本,在腦袋重新組織,這樣更容易把學到的內容記下來。
我正在寫一篇文章,如果寫得文思泉湧時,反而沒辦法一直寫下來,因為寫的沒有腦袋飛奔的快,反而需要休息沈澱一下,理出更好的架構。如果寫到卡關,更不需要一直鑽牛角尖,利用休息去接收一些新刺激,新的想法更容易應運而生。

七、冥想,跟自己對話

我在「讓自己成為一個「很簡單」的科技人 」這篇文章裡提到:「讓每天跟自己說話的時間,多於和別人、和社群說話的時間。擁有足夠的「自己的聲音」去對抗「外在的雜音」。」
這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上班族也能做得到,甚至隨時都能做到。例如我會在通勤時、洗澡時、睡覺前,只要幾分鐘,好好閱讀自己心中在想什麼,去傾聽自己那些想法,了解自己,這有時候比打開 Facebook 看新聞還要精彩。
這不是要寫出對自己的評價,也不是要列出接下來的待辦任務,別忘了,我們在「休息」。只是我們這次利用休息的平靜,好好觀看在忙碌時無暇觀看的自己,恢復自己的「精神力」(不是身體上的精神喔!)。
當然,想要更進一步的朋友,或許可以試試這幾年蔚為流行的「冥想」、「正念」等方法。

小結:

如何練習好好休息?這是我今年來給自己的功課,以上則是初步的心得與想法,拋磚引玉,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的回饋。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